运河迷局与中国海权
2015-05-25 09:01:26 来源:联合早报网
借着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强劲上升势头,一则“中泰拟建克拉运河,绕开马六甲海峡”的消息上周在网络和手机上铺天盖地热传开来。
涉及中泰两国的重大消息竟是由宁波海事局公布、合作备忘录在广州签署、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报道,泰国媒体完全没有报道。
致电泰方人士和广东省外办,均满头雾水说未听闻此事。再询问两家报道过此消息的媒体同行,都说是看到别家报道之后跟进的。致电宁波海事局,说是转载过《南方日报》的报道,并强调消息非由它们发布。《南方日报》的报道确定为源头,但所提及“近日”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内容却顿时成迷,因为代表签署的那家中方企业“龙浩国际集团”声称那是“国家绝密”。
网上同时附带另一则相关旧闻,新华网4月17日报道,“中泰克拉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羿与“亚洲联合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泰国三军总司令、泰国前总理兼国防部长察哇立·荣斋育上将,4月10日就合作项目共同召开发布会,对克拉运河投资建设等项目进行签约。这个签约同样迷雾重重,签约场合经查证是曼谷,而非部分媒体说的是在广州,照片背景的繁体字也让人生疑,中国官方或企业怎么突然用起繁体字了?
在与泰方官员查证时,记者更是与对方鸡同鸭讲。那则新闻报道明明写着“泰国三军总司令”,但对方一再强调照片上都是卸任领导,与官方没有任何关系,极可能是民间项目。翻查到这位“三军总司令”的英文名字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职衔被省去了一个“前”字。他是“前三军总司令、前首相”,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位戴着一副褐色塑料眼镜框的查瓦利。(新加坡中文媒体译成查瓦利)
查瓦利本人本月22日终于露面,在其私邸举行记者会澄清事件,并指克拉运河“签约”为恶意造假。与曼谷和广州签约事件不同的是,那两起事件都只有一家中国媒体报道,这起澄清事件好些泰国媒体包括《曼谷邮报》和中文报《星暹日报》都报道了,至少可以从中对比内容。据报道,查瓦利否认参与克拉运河计划签约,还称此事太过敏感,恐将损害泰中两国关系,所以非澄清不可。
查瓦利还指,克拉运河计划签约风波是“心术不正者的恶作剧”,旨在诬蔑他的声誉,通过社交媒体转发,引发泰中官方产生误会,甚至造成中国被误为在本区域扩张势力,令他感到遗憾。
在中泰两国政府都公开澄清之后,这起乌龙事件已暂告一段落,但因为之前有“瓦良格号”由香港商人购买的先例,以及尼加拉瓜运河由中国商人取得承建权的案例,有少部分网民还是深信,“中泰拟建克拉运河”一说非空穴来风。这反映出部分民间舆论高度渴望突破所谓“马六甲困局”,破解美国在太平洋对中国的岛链封锁,构建一条中国的海权之路。
有网民如是总结:“克拉运河开工建设,从地理上看,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海军基地守住西边,南海(南中国海)紧急建设的七大岛礁(其中有永暑、美济等三大海空军基地)在东边接应。如果在斯里兰卡、缅甸再有海军基地或者据点,那就完美了。在非洲的吉布提要建立海空军基地,对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有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逐年的经济成长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快速扩充的贸易使海上航运安全成为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在全球化的演进过程中,缺乏海权影响力的国家一般称不上真正大国,中国在崛起中必然将加强争取自身海权。
接受本报访问的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张明亮就指出,外国人说海权,必会提到美国学者的马汉,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并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中国人说海权必会提及郑和下西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河殇》也曾高度评价“海洋文明”,延续至今就是对海权的重视。中国正在倡议的“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海上丝绸之路”,虽然没有明确点出欲提升海权目的,但张明亮认为,通过外交、经贸和互联互通的建设,中国有望从“海丝”建设中间接逐步地收获海权。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全球,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注。中国航母的最新动向,在哪里与哪一个国家举行军演,是否有意图在国外具有战略意义的港口建立军事基地,都会引起外界疑虑。争取海权是否必然与和平发展相互排斥?从中国与美国近日在南中国海对峙的事件判断,中国提升海权势必增加与他国产生摩擦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双方或各方如何有意识地降低冲突风险,做好建立管控机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