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中日开展对话避免东海空域危机

2016-03-11 08:57:08       来源:环球时报

由于中日两国政府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的对立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而中日两国军机在钓鱼岛及其邻近东海海域上方空域的高速飞行活动,尤其是危险接近行为则极有可能成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索。

在这一背景下,由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日本笹川和平财团举办的“中日民间东海空域安全对话报告发布机研讨会”3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的中方代表包括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及军方专家学者,日方代表包括日本笹川和平财团羽生次郎会长、原航空自卫队航空支援集团司令员永岩俊道、大阪大学大学院教授真山全。双方代表针对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危机管控机制的建立及中日东海空域安全行为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据对话活动中方发起者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介绍,基于对军用航空器在东海空域危险接近所带来的潜在危险的共同认识,中心同笹川和平财团于2014年10月开启了“中日东海空域安全对话”。一年来双方先后四次组织中日学者和退役军队将领以私人身份商讨确保东海空域安全的措施,以期实现维持中日两国关系和稳定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目的。对话不涉及中日两国政府对特定岛屿主权主张的正当性问题,而以如何降低在该岛屿附近空域出现意外事件及事故的相关实际性、技术性问题为中心展开专业性探讨。

  日方发起人羽生次郎会长介绍了双方发起对话的一些背景。在此之前,双方曾成功地进行了“中日民间东海海域安全对话”,而从2014年开始,中日在东海上空空域发生军机相互接近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朱锋先生主动提出可以将海域安全对话的经验扩展到东海上空空域的对话。最初因为没有什么先例,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态度并不积极,所以我们很困难。但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日中专家相互协助,促成两国法务部门之间建立了信任。日本防卫省和中国军方也逐渐支持民间主导的对话,这从中日双方有多位退役的将军级人士参与本次对话得以看出。

  此次对话双方着重讨论了航空器(特别是军用航空器)在中日两国领空以外的东海空域特别是在双方防空识别区重叠部分相遇时的飞行安全问题,并从技术层面提出相应的安全飞行规范建议。建议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两国军用飞行器起飞前的相互通告制度;两国军用飞行器在相互接近时的正确操控措施和需要避免的危险动作;以及在发生意外碰撞事故时应予以实施的海上救援步骤。这些具体措施有助于避免和防止在东海空域特别是中日重叠的防空识别区内出现飞行器“异常接近”的危险举措或出现“挑衅性举动”,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两国军用飞行器在东海空域的意外相遇对两国关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加对话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余民才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对话中,中日双方在防空识别区的一些主要认识上有分歧,但一些基本的方面达成了共识。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教授真山全表示,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定没有任何问题,日方认为存在争议的地方是对通过防空识别区的飞行器也要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等相关措施。因为在领空外的防空识别区内所采取的措施,根据其对于航空器造成的影响,有可能与公海及经济专属区上空飞越自由原则相抵触。但不管怎样,由于中日军机在东海海上空域彼此抵近越来越频繁,急需要制定一个规则,从而避免发生误判和冲突。

  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有关“日本舰机是否会参加美国倡议的南海联合巡航?中日军舰飞机在南海上空相遇的情况是否发生?”的问题时,羽生次郎表示,日本方面最终是否会参加南海联合巡航,我现在不是政府人士所以对这方面并不了解。从国际法上来说,舰船在南海一些海域无害通行是可以,而对于沿岸国家而言,为了给南海带来稳定,联合巡航的活动要与所有相关国家进行讨论。如果是违反国际法的事情,日本国民肯定会反对。我希望任何行动在南海不要产生对立,不要影响正常的贸易通行,只有对话才能缓解紧张局势。在权利主张重叠的区域,双方的主张很难取得一致,要花很长时间。应该尽快展开技术性的讨论,政府间也应该建立机制,早一点通过谈判、对话来谋求问题的解决。

  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中国是否会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朱锋教授称,南海防空识别区是否会设立我并不知道。但我现在很担心,美国在南海如果一直用这种军事施压和“炮舰外交”的手段,那南海的对抗只会升级。而南海防空识别区只能是这种对抗最终导致的结果。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希望未来出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最后,朱锋教授在讨论会结束时强调,“不管中日有多大争议,管控钓鱼岛争议、预防冲突失控、防止危机再现,是中日双方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