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之间的三角关系
2015-01-09 08:32:59 来源:联合早报网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当复杂的,即使某些国家之间可能有着盟友的关系,但多数时候却是处于博弈状态,或是政治博弈,或是经济博弈,或者兼而有之,而中美俄三国相互之间的博弈更是常态,有时甚至是“零和”博弈。
如果在地理图形上以直线将中美俄三国相连,则会构成一个三角形,但它不是一个正三角形。如果设想在中美俄三国之间存在一个以国家的政治与外交为内涵的虚拟三角形,那么,此三角形的边长则代表它们之间的亲疏程度,那它更不可能是一个正三角形。
而且,这种亲疏程度亦会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而发生变化。比如,二战期间美俄出于对德作战的需要,同属于同盟国阵营;而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大力帮助,中美关系比美俄、中俄更为紧密。更由于美国的大力支持,使中国在二战后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或许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中美俄关系近似于等边三角形。
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在政治体制,尤其是意识形态的掣肘之下,俄罗斯(即前苏联)在欧洲迅速扩张,美欧与苏东欧分别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进而引发了以美俄为首领的冷战局面,并在各个层面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形成了二战后的冷战局面,以致人们一直在议论第三次世界大战有随时爆发的可能。
而随着1949年中国政权的更迭,中共执掌中国政权后实施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中美俄三国关系成了彻底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俄是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而中美却在韩战中成了名符其实的敌人。
但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先生所言,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中苏在1960年代交恶、中美1970年代建交,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中美俄关系又近似等边三角形。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俄罗斯国力的衰落、中美经贸关系的增强,在政治三角形上中美之间的边长缩短了,而中俄之间的边长在增大。
进入新世纪后部分,美国政要和学者相继抛出“中美共治世界”的时髦话题,比如,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以G8、G20的概念,提出了G2,即“中美两国集团论”,而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弗格森更创造了一个新词:Chimerica(即所谓的“中美国”)。似乎中美关系相当热络,但中国是清醒的,从未认可G2以及“中美国”的提法。
但由于政治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影响,更由于中国的崛起,美国自以为其世界霸主地位受到了隐形的威胁,奥巴马不止一次发出了“美国决不做老二”的声音。于是,美国逐渐将战略重心从欧洲移向亚洲,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之间的博弈在加剧,中国在东海和南中国海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从最简单的逻辑思维,面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似乎应该更靠近俄罗斯。
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习近平登上大位之后的首访地选在了俄罗斯也就有了明晰的解读,而他当着奥巴马的面所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却毫无进展。人们或许会由此预测,虽然中俄不应恢复中共建政后所推行的对俄政策,但至少应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
但现在的中国绝不会再做傻事,在处理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采取了甚为恰当的做法。当面临美欧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极力拉拢中国,但中国却始终保持极为克制的态度,既不会明确支持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对乌克兰进行威胁,亦不会对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说三道四。
而在前不久由中国主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上,虽然俄罗斯总统普京极力示好习近平,但习近平与奥巴马的中南海瀛台夜话,却凸显了中国对中美俄关系的精心设计,即不会在中美俄三角形关系中缩短中俄之间的边长,也不会拉长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距离。
最新的事态发展是国际油价急剧下跌以及卢布一路狂跌,导致俄罗斯经济急剧恶化,普京的强势似乎走到了最后关头。在这种情况下,各方纷纷猜测俄罗斯将在外交与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问题是中国会不会对俄罗斯施以援手?各方就此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12月16日《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不会救普京;而中国官媒《环球时报》12月17日刊发社论称,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倒下。
的确,在俄罗斯面临如此艰困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出手救普京,那么,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就在10月份中俄两国央行签署的1500亿元人民币对8150亿卢布的本币互换协议,短时间内中国已亏损近30%。但如果中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倒下而不施以援手,那么,必然的结果是美国更会把遏制战略的重点移至中国周边,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望只能停留在梦境。
面对目前俄罗斯所遭遇的困境,美俄之间的博弈将更趋激烈,日前美国国会已通过更为严厉的对俄制裁议案。中美俄之间的博弈不会停止,对中国而言,应该在中美俄三角形关系中保持与美俄的等距离边长,这不仅考虑到过往的历史因素,更是国家利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