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秒:中美破解南中国海竞逐困局三方案
2018-06-07 17:43:19 来源:联合早报网
5月,美军“希金斯”导弹驱逐舰和“安提坦”号导弹巡洋舰驶入西沙群岛12海里范围内海域,这已经是特朗普政府在南中国海的第七次航行自由行动(不包括未公开的)。6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再次公开谈及南中国海问题,言语之中无不透露着遏制中国的意味。
显然,美国已经将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较量,视为其印太战略的主要环节。如何寻求可能的方案,破解中美在南中国海竞争困局,应当引起国际学术界和两国高层认真思考。
近一段时期以来,当国际社会将焦点转向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时候,人们一度以为南中国海问题已不再重要。但美国近期的动作不难看出,南中国海问题仍然是当前亚太政治和安全局势的主要议题,也是美国印太战略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从频繁的南中国海巡航、撤回对中国参加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邀请,以及马蒂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上的强硬说辞,无不透露出美国对南中国海问题的重视。
只是在现阶段,美国敏锐的察觉到,在台湾问题和朝核问题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特别是台湾问题更能让中方感受到压力。从长远看,南中国海问题才是两国结构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最有可能引发中美双方的冲突升级、擦枪走火,甚至“类冷战化”的对抗局面。
特朗普上台后,开启了从贸易、人文交流到台湾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对华全面对抗型竞争模式,特别是美国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日趋频密,并将中方已经划定领海基线且不存在任何争议的西沙群岛,作为其巡航的重点海域之一,两国在南中国海的地缘政治较量的色彩更浓、地理范围也在扩大。
事实上,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美国加大对西沙群岛的抵近侦察和情报搜集,实际已经回到了冷战时期的行为模式。在中国方面,出于对美国南中国海巡航的反应,不断加快南中国海岛礁建设和设施部署的步伐,对南中国海的控制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此背景下,当美国的对华“对抗型竞争”政策,遇到中国不断增强的南中国海维权决心和海上控制力,两国在南中国海的竞逐也就随之深化了。
中美在南中国海的较量,从表面看是地缘政治优势地位的竞争,其本质在于两国未来在亚太地区的权力分配和秩序安排,已经触及中美全球范围内结构性矛盾的核心。尤其是南中国海作为全球性战略通道,其重要性随着印太地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而变得更为重要。因此美国要想维持其冷战结束以来的全球海权地位,以及在亚太地区政治、军事和安全事务的主导权,必不能失去对南中国海的控制优势。
而对于中国而言,南中国海涉及领土主权和海域管辖权等国家的最高利益,不存在让步的空间。最终两国陷入了彼此谁也不让谁的螺旋式对抗之中。有鉴于此,中美两国可以从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第一,利益置换。今年3月,有美国学者在《国家利益》官方网站撰文认为,美国需要与中国进行外交接触,以缓解双方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紧张局势,换取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对美国的支持。相比于在南中国海地区的控制力优势和秩序安排主导地位等利益,朝核问题、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网络安全等问题,对美国而言更为重要。从此一点看,美国完全有理由以减少在南中国海方向对中国的抵触、施压,换取中方在其他更为重要的双边和多边问题上对美方的支持。
第二,维持现状,亦即中国默许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存在和军事行动,但中美两国通过建立海上意外相遇行为准则等危机管控机制来避免冲突,维持双方斗而不破的局面。
第三,中美协商建立新的游戏规则,包括双方订立彼此能接受的行为规范(比如美方尊重中方的主权主张、中方尊重美方在南中国海战略利益)、避免海上冲突的行为准则,同时对西沙领海基线、南沙的航行制度等问题制定规则。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从战略修订到政策行为,都将自身与中国的关系界定,从过去的“合作型竞争伙伴”到“对抗型竞争对手”,认为中国挑战其全球权力、影响力、利益,甚至威胁其国家安全。基于此,特朗普已经制定并采取了覆盖经济、政治、安全、人文等各个领域的对华全面对抗政策。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至少在特朗普任期内,美国不太可能接受利益置换的方案,不会放弃利用南中国海问题牵制中国、保持对南中国海地区控制力优势的机会。与此同时,掌控南中国海地区行为规则主导地位,本就是中美两国南中国海较量的主要方面,两国在航行自由、专属经济区内的军事活动、海洋争端的解决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深刻的分歧。
中美寻求订立新规则,缓和或者彻底化解两国的分歧的方案,必将涉及诸多与权力结构安排密切相关的问题,如舰船的活动范围、南中国海航行制度、争端解决方式等。但倘若按照美方长期以来所建立的政策框架,中方可能需要调整领海内无害通过事先批准的国内法律制度,并将海洋法途径解决南中国海有关争议列为政策选项,以及南沙群岛作为整体划定领海基线的主张等。可以预见,中美双方都不可能在地区规则层面轻易让步,以规则止息中美南中国海干戈的方案,实施存在较大的难度,难以在短期内得到两国的一致同意。
至于维持现状之方案,目前中美在南中国海的较量已经陷入了“行动-应对-行动”的循环之中。美国将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任一举动(比如跑道建设等)视为破坏地区现状,并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反制;反之,针对美国日趋频繁的海空抵近侦察和情报搜集,中国又只能通过加强设施部署来加以应对。因此,简单的维持现状对破解两国纷争恐怕不会奏效。
但我们应该看到,中美双方对于避免在海上的直接摩擦或战争有基本共识。因此,维持斗而不破、竞争但又克制的现状,是中美处理南中国海竞争困局最为务实的选择。换言之,两国需要校正对彼此战略及其意图的错判,树立只有在南中国海建立相对均衡的势力格局,才能破解彼此在南中国海困局的意识,并在将维持动态平衡、避免海上局势升级付诸实践,两国才能真正跳出“行动-应对-行动”螺旋上升循环的怪圈。(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