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亮:美国缘何再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
2019-07-30 09:10:00 来源:中美聚焦
近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奥特加斯在记者会上提及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三周年之事,敦促所有国家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在内的国际法解决领土和海洋问题。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北京时间7月12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美方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批准《公约》,却整天把《公约》挂在嘴上,用《公约》来要求其他国家,美方的言行有点太荒诞”,是“双重标准、霸权逻辑、虚伪丑陋”。作为南海仲裁案投诉方的菲律宾不主动提及此事,而远在太平洋一端的美国却铭记在心。美国缘何再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蓄意破坏南海当前向好的有利局势,旧事重提意在再造事端。
毋庸置疑,中美关系已经从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态势转变为全面战略竞争为主导,美国制衡中国的手段愈发丰富和强硬,除如火如荼的贸易战外,香港问题、美国对台军售、达赖喇嘛转世、新疆职业教育培训、南海问题等无不成为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抓手。特朗普政府上台来,热衷于利用其在南海开展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高频次制造热点,而美国亲手炮制的菲律宾南海仲裁裁决当然要择机加以利用。
二是教唆与鼓励菲律宾反对派势力利用仲裁案裁决处理中菲南海争议。
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执政以来,中菲关系实现转圜并迈入近年来最好阶段。中国与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会议已经连续成功召开四届。菲律宾中期选举结果出炉,执政党以压倒性优势大获全胜。菲律宾的亲美和反对派势力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客观存在,用南海仲裁案攻击杜特尔特也常见诸报端,在美国教唆下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因此,杜特尔特偶尔对南海问题表示担忧,甚至有比较强硬的观点陈述,一定程度上也是主动迎合美菲同盟关系和亲美势力的现实需要,以体现反对派眼中的国家利益关切。当然,中国认为怎么做要远比怎么说重要。
三是单从技术层面观察,此事只不过是美国日常舆论战战术的一次娴熟利用。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军方及智库惯于主动给国际媒体喂料,供其炒作。美国的逻辑出发点是,如果中国积极主动站出来澄清,那么终究都是慢一拍的被动反应,效果好不到哪去。而所谓仲裁案裁决也并非“一张废纸”那么简单,如果中国不回应,会给国际社会造成中国本就理亏的印象。多年来,美国对此类操作成本低、效果好的伎俩运用自如。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在2016年香格里拉对话会演讲中38次提及“基于规则的秩序”,之后这一概念无数次被政治家、学者、媒体反复提及,但它究竟是什么至今无人道出真谛。当下热议的“印太战略”也是同理。美国在概念诞生之初毫不吝啬地提供给国际媒体,学界随后跟风炒作,直接给美国构建话语权提供土壤。今日“印太战略”雏形初见端倪,舆论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当然,美国这一做法也给笔者些许启发。首先,中国要熟悉并适应美国的舆论战。当前国际舆论格局毫无争议的是“西强我弱”,大量故意歪曲、污蔑和攻击中国在南海合理主张和正当维权的言论存在市场,且短期无法撼动。中国实在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去回应,而是应主动加强议题设置能力,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
其次,中菲关系转圜以来,双方合作势头高涨,为中菲两国妥善管控海上分歧、积极探讨海上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尽管杜特尔特政府暂时搁置了南海仲裁裁决,其暗藏的潜在破坏力仍如一把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影响中菲关系走向和南海形势的干扰变量。因此,无论菲方领导人如何更迭,不让仲裁案成为域外势力破坏中菲关系大局的棋子,抑或最大程度减少其带来的冲击至关重要。
其三,此事也警示中国国际法、海洋法领域的专家学者乃至政府官员,三年过去了,南海仲裁案裁决文本也许被搁置在哪个角落,但对它的思考却不能停滞。南海域外的美国惦记着南海仲裁案,域内的越南、马来西亚也难说不会效仿。对中国来说,认真评估和研究南海仲裁案裁决,既有从学术上批驳其错误观点的理论意义,更有加快培养和储备海洋法人才的现实意义。(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