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舰定位+标准6反舰 美军试验"分布式杀伤"
2021-04-28 10:04:50 来源:观察者网
为了应对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威胁,近年,美军大力发展“可在前线部署并消耗”的无人作战力量,并研究“分布式杀伤”,通过在前线大量部署带有传感器的无人节点侦察目标引导火力,来保证驱逐舰、航母等高价值目标能在解放军射程外作战。
在美军4月21日起启动的“无人综合作战问题21”(Unmanned Integrated Battle Problem 21,简称UxSIBP 21)演习上,美海军“约翰·芬恩号”驱逐舰在完全不打开主动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前线无人舰艇的被动传感器传回的信号定位靶舰,随后使用“标准-6”防空导弹,走弹道导弹弹道打击了敌军的模拟舰船目标。
这是美国海军首次利用无人舰艇被动传感定位敌舰,使用“标准-6”打击敌军舰艇,也是首次验证“分布式杀伤”的概念。美军认为,这次试验检验了新的战术,有助于未来应对解放军反舰导弹打击体系。
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图源:美国海军
据美国海军协会网站(USNI)4月26日报道,4月19日至26日,美国海军举行“无人一体化作战问题21”(UxS IBP 21)军事演习。该演习通过组建无人舰艇和有人舰艇混编的小型舰队,来验证美国海军近期提出的战术战法,为美海军未来有无人混合作战积累作战经验。
参加本次演习的无人系统包括“海上猎人”和“海鹰”两型中等排水量无人水面舰船,“瓦妮拉”超长航时无人机、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MQ-9“海上卫士”无人机,Ocean Aero Triton公司研制的水下与水上双模态无人舰艇,海军研究办公室负责的“超级蜂群项目”无人机。
4月22日,ADARO小型无人船与奥克兰濒海战斗舰出现在UxSIBP 21演习中 图源:美国海军
除了无人系统以外,频海战斗舰、船坞登陆舰、巡洋舰、驱逐舰、攻击型潜艇,以及反潜巡逻机、预警机、电战机、直升机等参与了这一演习,美军还举行了多次实弹射击。
美海军第三航母打击大队(CSG)指挥官,海军少将詹姆斯·艾肯(James Aiken)4月26日告诉记者,在本次试验中,目标靶舰装备了一个小型雷达反射器和一个能发出电磁信号的模拟雷达。无人机、无人舰和水面舰艇上的传感器可以探测到“敌军”发出的信号。
被动传感器是通过接收以目标为载体的发动机、通信、雷达等所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或目标所反射的外来电磁波,来探测目标位置的一种传感器。美军将光学红外侦察侦察仪器、被动雷达、无源雷达等仪器称被动传感器。
美军无人舰艇在全程不开启主动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完全被动的方式捕捉到了这艘靶舰的信息。
该信息随即被传送给美国海军约翰·芬恩号驱逐舰(DDG-113),该驱逐舰在完全不适用自身主动传感器的情况下,利用前线无人设备传回的目标数据发射了一枚“标准-6”导弹,击中了250英里(400公里)外的目标,这一射程超出了该舰雷达的最大探测范围。
美国驱逐舰发射“标准-6” 图源:美军
艾肯少将说;“这真的很复杂……我们将有人军舰和无人机集合在一起。我们还使用了我们正在做实验的融合能力。这次攻击完全依赖被动信号,我们没有在目标上使用主动传感器。”
“标准-6”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发的新型防空导弹,和“标准-2”系列导弹不同,该型导弹装备更先进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双模RF / IIR(射频/成像红外)导引头,可以打击移动中的水面舰艇目标。在打击水面舰艇目标时,“标准-6”的弹道接近反舰弹道导弹。
USNI称,本次“标准-6”导弹打击水面目标,证明一种作战概念是可行的:美国海军可以通过使用主动传感器的前提下,通过无人舰艇组成的被动传感网络,定位敌军水面舰艇目标。除了打击敌军水面舰艇以外,还可使用无人系统进行反潜战和信息监视和侦察。
USNI表示,中国新型反舰导弹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海军发展新的有人水面舰队和无人水面舰队的新发展。中国的DF-21或DF-26反舰弹道导弹在让使用主动传感器的美军军舰面临威胁,为了应对解放军反舰弹道导弹威胁,近年,美军大力发展“可在前线部署并消耗”的无人作战力量,通过无线电静默的方式,侦察打击解放军水面目标和其他目标。
美军此次启动无人舰艇试验,部分原因是为了未来的造舰计划“造势”。美军近年发明了“分布式”杀伤的概念,通过将舰队“化整为零”的手段,在前线部署大量部署带有传感器的无人节点侦察目标引导火力,分散解放军打击火力,以应对解放军打击体系。
上周,美国国会研究局提交了一份名为《海军力量结构和造舰计划:背景与国会的疑问》的文件,为2021年度的“未来30年造舰计划”审核做铺垫。和2020年特朗普政府的“未来30年造舰计划“相比,这份新计划大量增加无人舰艇在未来水面舰队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