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外媒:米歇尔访华开启对话"机会之窗"

2022-12-02 09:45:44       来源:参考消息网

俄罗斯《消息报》网站11月30日刊登题为《欧洲之窗:米歇尔为何来中国》的文章,作者是娜塔利娅·波尔佳科娃。全文摘编如下:


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将于12月1日访问中国。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对全球挑战的立场,并探讨布鲁塞尔和北京可以互动的领域。但与此同时,欧盟内部缺乏关于如何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关系的统一立场,这让此次访问变得有些困难。


就在此次访华前的一个多月,米歇尔与欧盟成员国外长就对华关系举行了会议。会议得出的结论是:布鲁塞尔应当将北京视为“强硬对手和系统性竞争者”,同时双方之间存在有限的潜在合作领域。


尽管如此,欧洲还是更愿意让同中国对话的机会之窗保持敞开的状态。欧洲理事会指出:“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紧张的背景下,此次访问是欧中互动的恰当时机。双方领导人将讨论全球挑战,以及共同关心的话题。”


与此同时,对欧洲理事会主席来说,在北京代表整个欧盟发言将是困难的,因为欧盟内部在如何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关系问题上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


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初访问了中国,此次访问体现了欧盟内部对华立场的差异。欧盟内部有批评声音认为,他的访问有悖欧洲的共同路线。有趣的是,对朔尔茨中国之行最为不满的是巴黎:据多方消息人士透露,法国总统马克龙想和德国总理一起去北京,但后者没有带他去。不过,这件事并没有浇灭马克龙本人与中国互动的热情。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一体化进程教研室主任尼古拉·卡韦什尼科夫对本报说,欧中关系一直是通过欧盟机构和双边交往这两条主线建构的,这是因为欧盟成员国与欧盟组织本身有着各自不同的权限,同时具体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有不同。


这位专家补充说:“但如果断言欧盟在对华外交政策上出现分裂,那就太夸张了。个别国家立场的特殊性是存在的,但总的来说,欧洲国家正试图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实现一种相当复杂的平衡格局:一方面发展经济合作并在一些具体的全球问题上开展协作;另一方面,它们也试图避免此举导致自己在经济或技术上过度依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