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力阻中国科考船进入印度洋?
2024-02-08 11:41:05 来源:环球时报
印度媒体近日大肆渲染“成功阻止”中国“向阳红3”号科考船停靠斯里兰卡,同时印度潜艇抵达斯里兰卡进行访问,表明“印度在外交决斗中击败中国”。尽管印媒报道充斥着对于中国正常海洋科考活动的偏见,但从中也能看出印度对于阻挡中国科考船进入印度洋有着何等执念。
“这是印度外交施压的结果”
《印度斯坦时报》6日渲染称,印度在外交上对中国形成“双杀”。报道称,印度海军“鲉鱼”级潜艇“卡兰吉”号于2月3日斯里兰卡独立日当天抵达科伦坡港进行正式访问,“此举显然是为了强调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主要安全保障者的地位,并向最近在印度洋地区日益活跃的中国发出信号”。此前斯里兰卡刚刚宣布,一年内将不再让中国科考船停靠其港口或在其专属经济区内作业。印度媒体认为,“这是印度外交施压的结果”。但报道同时也承认,尽管遭到印度反对,但马尔代夫政府仍批准“向阳红3”号科考船于2月8日抵达该国首都马累进行访问和补给。
报道称,印度多次对中国船只在印度洋开展研究活动表示“担忧”。例如中国科考船“远望5”号2022年8月获准停靠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实验6”号2023年10月停靠科伦坡港,新德里都曾向斯里兰卡政府表达“关切”。印度媒体宣称,之所以印度方面对中国科考船在印度洋的行踪如此警惕,不仅是因为它们可以监测试射的导弹或卫星数据,而且可能展开水文测量并绘制潜艇的水下航道。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日在记者会上专门介绍了中国科考船在印度洋开展的工作情况。他表示,“中方在相关海域开展的科考活动专为和平目的,旨在加强人类对海洋的科学认知,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多年来中国和马尔代夫在海洋科考领域保持着密切合作。”
访问科伦坡港的印度潜艇
此外,印度媒体还多次炒作“中国潜艇出现在印度洋”。早在2014年,中国海军派出一艘潜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与护航编队一道执行护航任务,印度媒体不顾美国、荷兰也派潜艇执行反海盗任务,宣称“中国潜艇首次进入印度洋令国际社会担忧”。2017年,一艘中国潜艇在完成护航任务的返程途中停靠马来西亚休整和补给时,印度媒体再度进行恶意炒作,鼓吹“中国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在印度洋展开定期巡逻”。
接受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长期以来印度将印度洋看作是“印度的大洋”,试图阻挡其他国家进入。但近年来随着美印关系走近,印度开始特别紧张中国海军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反制手段”,印度海军已接连派出舰艇在南海海域展开反潜演练。2023年12月仁爱礁局势升级后,印度海军就派出“卡德马特”号反潜护卫舰与菲律宾海军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意图不言而喻。
印度海军强化反潜能力
专家介绍说,印度海军认为,相比航母或驱逐舰等目标明显的水面舰艇,水下航行的潜艇行踪隐秘、难以跟踪,因此更让印度海军放心不下。印度前外交官奇诺伊解释说:“监视军舰相对简单,而通过广泛的战略反潜网络跟踪他国潜艇是一项资产密集型且复杂的任务。”近年来反潜能力建设已成为印军装备发展的重中之重。
马六甲海峡是各国潜艇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印军加快了位于马六甲海峡西部入口附近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事要塞化建设,包括在多个岛屿上修建机场、部署反潜巡逻机,并计划与美国和日本合作,在此打造由大量先进传感器组成的海底反潜监测网络,还准备与美日现有的水下监听系统(SOSUS)进行联网,以更好地探测“中国潜艇在附近海域的行踪”。
印军先后斥巨资从美国引进了P-8I反潜巡逻机和“海上卫士”无人机,以提升印度海军的空中反潜能力。它们都是美军的现役主力装备,其中P-8I反潜巡逻机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815公里,远超传统反潜机的速度,可以更快地抵达目标海域,让潜艇的逃逸难度加大;同时该机配备有磁异常探测器、光电合成探测系统、合成孔径雷达、红外侦测系统和声呐浮标等各种先进反潜探测装备。“海上卫士”无人机则以滞空时间长而闻名,它可以在海上持续巡逻超过50小时,对于需要定期上浮的常规潜艇而言威胁相当大。
印度P-8i反潜巡逻机和苏-30MKi战斗机
此外,印度海军建造的新型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也在强化反潜作战能力。例如前往南海的“卡德马特”号护卫舰就是印度“卡莫尔塔”级国产隐形反潜护卫舰中的第二艘,它配备了多种先进反潜作战装备,也是印度海军着力打造的“海上轻骑兵”。潜艇被认为是“对付他国潜艇最得力的武器”,印度海军已经装备了5艘先进的“鲉鱼”级常规潜艇,它由法国设计,噪音水平极低,并配备有先进的声呐及远程制导鱼雷和反舰导弹,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之一。
印度海军认为,攻击核潜艇是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计划在2030年前后拥有6艘攻击核潜艇,但目前印度只有两艘国产“歼敌者”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为弥补这个不足,印度海军开始寻求外援。按照印度与俄罗斯签署的协议,印度将在2026年之前以租借的形式从俄罗斯获得一艘“阿库拉II”级攻击核潜艇,并部署于印度洋东部基地。2023年7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法国期间,印法公布了一份名为“地平线2047”的方案,其中提到双方正努力制定国防工业合作路线图。印度媒体披露,这可能暗示印度希望法国帮忙建造新型攻击核潜艇。
能力与野心不匹配
然而印度海军当前的反潜能力暂时还无法满足其野心。美国海军学会网站介绍说,决定反潜战胜败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高度机密的精细化海图。各国海军往往用大型声呐和无人潜航器探测海底地形,测量不同深度的海洋温度和盐分分布,最终绘制成高精度的海图。如果对于陌生海域的了解不够,潜艇水下航行时就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因为不同深度海水在温度、盐度、密度上的差异,会出现所谓“跃变层”。潜艇在穿越“跃变层”时可能遭遇极速下沉的“掉深”现象,直接危及潜艇安全。但如果合理利用海水温度随深度降低所形成的负声速梯度,潜艇可避开对手的声呐探测。
然而印度海军对于辽阔的印度洋水文调查非常有限。印度《欧亚时报》7日承认,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印度海军只有一艘老式海洋调查船,它已于2021年退役。直到今年2月3日,印度第一艘专业大型海洋调查船“桑塔亚克”号才刚刚服役。报道称,印度一共建造了4艘同型海洋调查船,它们将配备水文传感器和先进的研究工具,包括自主水下航行器、遥控潜水器和多波束回声测深仪等,主要用于港口、航道和专属经济区的水文测量,并“为军事目的收集海洋数据”。印度媒体形容说,“海洋调查船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对于我们的舰队来说是巨大的‘价值增量’”。
此外,印度海军自身的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也制约了其反潜战能力的提升。由于新造潜艇的进度拖延,印度海军潜艇部队陷入严重的“青黄不接”,现役4艘德制209级和7艘俄制“基洛”级常规潜艇中有9艘服役年限超过30年,远超预期寿命,其余2艘服役也超过20年。印度海军官员多次警告称,如果后续建造计划无法得到快速落实,印度潜艇部队规模可能将在未来几年内急剧缩水。印度潜艇部队事故不断,则反映了印度海军的人员培训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例如2013年8月,印度海军“基洛”级潜艇“辛杜拉克沙克”号在孟买船厂维修时,因为艇员的操作失误,导致潜射“俱乐部”反舰导弹在艇内发生爆炸,该艇当场沉没并造成18人死亡。2017年印度首艘核潜艇“歼敌者”号因为水兵忘记关闭舱门导致海水倒灌,印度海军被迫用了10个月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