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媒:韩国须加强探寻自身战略角色
2025-11-05 11:09:14 来源:参考消息
《韩国时报》网站10月28日刊发题为《韩国的战略身份探寻》的文章,作者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欧洲朝鲜研究中心非常驻研究员朴镇完(音)。文章摘编如下:
在北京生活的一年中,我得到的最显著观察之一是中国政府与公众对该国全球角色的认知正在趋于一致。
北京的自信是显而易见的。这依赖于坚实的基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韧性。
中国似乎已经认识到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战略必要性。
北京近期的举措也折射出这种转变。自2022年以来,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扩大了影响,尤其是在非洲等地。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通过大规模投资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让中国扮演可持续发展倡导者的角色。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则倡导诸如尊重主权、支持文明多样性以及反对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等价值观。
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等,都凸显了一种从参与到主动领导的转变。
民调数据也证实了这种认知转变。在卡特中心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最近的一项调查中,97%的中国受访者对国家的全球地位表示有信心。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国受访者对中国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的潜力表示乐观。
相比之下,韩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按照客观指标,韩国的成就非同寻常。韩国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崛起为全球前12大经济体之一,引领半导体和电池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全球人工智能指数排行榜上位列十大人工智能强国之一。
在外交上,韩国最近担任了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主办多场国际会议,并大幅拓展了政治足迹。
尽管取得了所有这些成就,但韩国的外交政策仍然被动多于主动。虽然韩国的政策理所当然受到地缘政治位置的影响,但它们通常强调对美国或中国行动的反应,而非清晰阐明韩国在世界上独立追求的目标。
最近几届政府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缺乏连贯的宏大战略,这种各自为政的方式让公众和政策制定者都丧失了核心指导原则。韩国的外交政策辩论已经僵化为死板的意识形态阵营,对美国、日本、中国和朝鲜的立场更多地由国内政治认同、而非不断演变的战略现实所决定。
核心原因也许在于缺乏关于韩国全球角色的统一的全国性对话。尽管韩国举办令人印象深刻的国际活动并担任重要职位,但本质上缺乏维持长期战略愿景所必需的国内共识。政府与民众、实践者与学者、进步派与保守派之间缺乏互动,使人们无法对“韩国外交”在这个新时代中意味着什么有清晰了解。
世界不会等待韩国找到自己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