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谋求成为“造船大国”面临挑战
2025-11-06 09:32:06 来源:参考消息
《日本经济新闻》10月31日刊发题为《印度谋求成为“造船大国” 美中博弈催生替代需求》的文章,作者是鹫田智宪、冈部贵典。文章摘编如下:
印度造船业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有龙头船厂科钦造船厂首次获得法国海运巨头的集装箱船订单,日本海运公司商船三井也在考虑下单。随着美中博弈加剧,印度瞄准订单转移机遇谋求发展。
“21世纪印度海运产业正以惊人速度与活力发展。”印度总理莫迪10月29日在孟买举行的国际海事活动上发表演讲,强调将大力扶持造船业发展与港口建设。
该活动吸引全球85个国家政府及行业代表参会,围绕强化全球海运体系等议题展开讨论,逾500家企业参展。
印度政府提出野心勃勃的目标,旨在将本国打造成世界海运枢纽。印度计划将船队的全球货运量占比从当前的约1%提升至2047年的20%。印度政府于9月宣布设立总额6973亿卢比(约合78.54亿美元)的海洋开发基金,专项投资造船业和海洋基础设施。
科钦造船厂是印度造船业的核心企业。该厂成立于1972年,在三菱重工支持下于1982年建成首座船坞。科钦造船厂在过去五年里交付包括小型商船及军舰在内的70艘船舶,持续深耕国内市场实现增长。
为了取得进一步发展,科钦造船厂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该厂于今年7月与韩国最大船企HD现代重工业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备忘录,通过与后者开展合作,瞄准国际海运巨头订单。
10月15日,科钦造船厂宣布获得法国达飞海运集团6艘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订单。
商船三井也正探讨在科钦造船厂订购原油油轮。据路透社报道,商船三井社长桥本刚9月出席在新加坡举办的能源行业活动时表示:“印度政府希望在国内建造新船,我们也想参与这个项目。”
印度造船业持续扩张。印度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3财年完工船舶约200艘,是2020财年的约3倍。
鉴于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航运公司分散订购,这对印度造船业而言是利好因素。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高企,再加上航运业景气催生订单激增等,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船价持续飙升。劳动力短缺加剧供需紧张,使印度成为重要承接方。
当前全球造船业(完工量)中,中日韩三国合计占比超过九成。印度尚未跻身前列,仍面临人才培养、供应链完善等诸多挑战。
科钦造船厂董事长马杜·奈尔10月29日在研讨会上强调,“为了推动印度造船业发展,长远眼光与持续投资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着眼于15年以上的规划,耐心细致地推进相关工作”,呼吁政府保持政策连续性。
国际航运船舶经过维修和定期保养,使用寿命超过20年。要获得航运企业的长期信任,印度造船企业还需在船舶性能与售后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10月6日,一艘集装箱船行驶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金奈海岸外(法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