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朱锋:朝鲜半岛局势颠覆性的变化

2016-02-18 13:38:06       来源:联合早报网

局势解读


朝鲜2016年1月6日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以及2月7日进行的第六次长程导弹试验,已成为东北亚地区政治与外交最为紧张和激烈的话题。朝鲜半岛局势出现2003年10月六方会谈启动以来最大变数,半岛问题正在走向颠覆性的变化。这一新情况和新现实,使得中国的对朝鲜半岛政策正在面临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朝鲜半岛的新变数


近来朝鲜半岛局势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新变数。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韩国政府的朝鲜政策。朴槿惠总统在2月7日朝鲜进行导弹发射的当天就下令限制朝方人员进入开城工业园区的韩国工厂,并在第二天就宣布韩方员工撤离开城,意味着首尔开始全面关闭韩朝接触和对话的大门,转而对朝采取全面的对抗政策。


开城工业园区项目是2000年金大中总统访朝、第一次朝韩首脑会晤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朝韩保持接触、争取政治和解的标志。自从2014年开城工业园区建成和投入运营以来,即便是在朝鲜半岛危机频发的时刻,韩国政府都没有下决心关闭园区。从2006年10月到2016年1月的四次朝核试验,到2010年的“天安号”事件以及延坪岛炮击,开城工业园区都没有受到这些危机事件的实质性影响。除了2013年因为园区的管理纠纷被暂停四个月之外,开城工业园区始终在朝韩对峙和紧张中挺了过来。


究其原因,一是韩国在开城园区有124家企业,总投资自2014年以来已经超过8.86亿美元,常年有280名韩国员工在园区工作,雇用了5.5万名朝鲜工人。贸然关闭园区对韩国自身造成经济损失不说,对韩国政府来说,都将面临重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二是维持开城园区,就等于维持了韩朝交往与互利的管道,关闭开城园区,等于关闭了朝韩交往、互利的大门,彻底结束“金大中-卢武炫时代”10年韩国对朝“阳光政策”的最后一点遗产。朝鲜在得知韩国撤离开城园区的决定,第一反应是宣布这等同于对朝“宣战”。


韩国变了,奥巴马政府的朝鲜政策变了吗?尽管美国在朝鲜导弹试射之前就做出加强半岛军事准备、新派“斯坦尼斯”航母战斗群、增加“爱国者”导弹部署等一系列的举措,但美国的朝鲜政策并没有变,奥巴马政府仍然保持着对朝“战略耐心”。只是为了应对朝韩之间有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也是为了遏制朝鲜可能采取的军事挑衅行动,美国加大了对朝军事威慑与遏制的程度,以防不测事件发生。


美国有对朝军事打击、甚至对朝鲜领导人进行“定点清除”的预案,但除非朝鲜先挑起军事冲突,否则,美国不会对朝鲜在军事上贸然下手。之所以美国不会对朝鲜主动采取军事行动,是因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还从未有过对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进行主动军事攻击的先例。军事打击朝鲜有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是美韩还不至于现在就对朝鲜采取军事解决方案的根本原因。


韩朝之间的军事对峙会引发军事冲突吗?


朴槿惠政府对朝政策的突变究竟会走多远,这很可能是今后影响半岛局势出现微妙变化的直接推手,美国的朝鲜政策也会跟着韩国的改变而变得更为强硬。但各方仍然会将稳定半岛局势、避免危机向直接军事冲突升级,列为对策的首要目标。


受朝鲜核试验和导弹试验接踵而至的刺激,目前,韩国政治正在盛行一股非常强烈的“安全民粹主义”的狂潮。韩国政治家不仅普遍支持对朝强硬政策,甚至认为韩国应该拥有核武器和公开追求对朝“政权更替”政策。朴槿惠已经明确宣布,朝鲜不弃核,韩朝之间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目前青瓦台正在考虑的对朝制裁政策会进一步升级,除了关闭开城园区、切断朝韩之间的一切联系管道、终止哪怕是对朝人道主义援助等举措之外,韩国有可能采取拒绝一切朝鲜船只在韩国港口停靠、加大对朝宣传与策反力度等进一步的强硬措施。美国所主导的美日韩同盟框架内协调一致的对朝政策,将从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领域进一步升级。全面孤立、试压和从经济、金融上扼杀朝鲜,将会主导未来的半岛外交。


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韩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半岛局势是否会出现零星、甚至局部的军事冲突引发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种前景不能排除,但概率不大。


首先,即便朴槿惠政府全面倒向美日韩同盟协调、通过采取冷战结束以来最为强硬的对朝政策来制裁朝鲜,但韩国也会严控朝鲜边境线上的军事对峙局面,避免朝韩两国的冷战滑向热战。对韩国来说,主动的军事挑衅同样不符合首尔的利益。对朝鲜来说,金正恩政权尽管一意孤行、在追求核武器问题上摆出了“搏命”的态势,但面对朝鲜与美韩之间巨大的军事力量落差,金正恩政权同样知道,赌博式的、直接的军事挑衅有可能给平壤政权带来“灭顶之灾”。特别是在联合国大会以绝对多数通过《朝鲜人权法案》之后,朝鲜主动军事挑衅引发韩美的军事重击,国际同情的声音会非常微弱。即便进行了四次核试验,朝鲜方面也不会做出把“鸡蛋往石头上碰”的举动。


2011年12月末金正恩政权上台以来,尽管平壤在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验问题上近乎疯狂,但迄今为止没有在“三八线”、或者朝韩的“海上北方界线”附近采取主动军事射击等挑衅举动。相反的,从2011年以来,反而是韩国对于朝鲜船只的越界等主动采取在警告中实弹射击等举动。四年多以来,“三八线”附近的韩朝军事对峙的态势,出现了韩国越发强硬和果断的转变。


会引发东北亚新的地缘政治分裂吗?


这一波朝核危机引发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正在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和战略压力。1993年至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时,中国在埋头搞开放和改革,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2002年至2003年第二波朝核危机爆发,中国审时度势倡议六方会谈,成为中国“新外交”的标志性行动。2006年10月朝鲜核试验,出现了第三次朝核危机。中国左右斡旋、施压和利诱,2007年“六方会谈”达成了两个“去功能化”协议。2008年年末“六方会谈”最后一次会议谈崩到现在,“六方会谈”已经被搁置了将近八年,无法重启六方会谈一直让中国的半岛外交很挣扎。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是保持弱小、但极其无赖的朝鲜与强大的美日韩同盟之间,依然能够维持某种微妙平衡的“稳定器”。中国很难主动抛弃朝鲜,因为这涉及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而不是仅仅在朝鲜半岛的安全与战略利益。中国不抛弃朝鲜,并不等于不制约朝鲜。2012年以来的中朝关系从政治上明显趋冷,中国执行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也愈发坚决。金正恩政权拼命拥核,无疑也是想在“列强环伺、深受孤立”的困境中谋求金氏家族极端权力统治的生路。


中国外长王毅所提出的朝鲜半岛问题的三条底线——“不核、不战、不乱”,是中国面对美日利用朝鲜核问题持续增强对华战略与外交压力、面对韩国保守亲美政府急于想让中国与朝鲜“脱钩”冲击之下,保持中国周边局势稳定而不得不采取的“守势”政策。当前朴槿惠政府做出的“切断”韩朝一切联系、和美国启动在韩国部署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谈判的决定,凸显了中国在半岛事务上的无力感,事实上也深化了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忧虑。


然而,没有中国的参与和合作,朝鲜半岛局势不可能真正稳定,也难以真正走向理性解决之路。保持中美在朝核政策上的协调与团结,更是避免朝鲜半岛紧张危及整个东北亚和平的关键。尽管中美存在着地缘政治竞争,但朝核问题同样是中美两国可以保持地缘战略合作的阶梯。


中国需要有决心让朝鲜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理解韩国朝野面对朝鲜威胁时的忧虑与恐惧,理解韩民族对韩朝统一的民族期待,提升北京与华盛顿在朝鲜问题上的沟通与协商,中国在半岛事务上“稳定器”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扬光大。


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再度分裂,与中、美、韩、日、俄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都背道而驰。美韩在部署THAAD问题上需要倾听中国的关注,降低朝鲜问题损害中国所需要的战略稳定,防止韩国充当中美战略竞争中的“夹心饼干”,也在艰难地考验华盛顿和首尔的眼光与胸怀。目前这一轮朝核危机不管如何演化,避免因为朝核问题加剧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摩擦,是各国的首要责任。


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