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中日关系还没有冬去春来迹象

2017-06-24 07:37:32       来源:联合早报

紧张的中日关系,最近确实出现一些缓和迹象。但日本官方依然态度扭捏,一不承认中日关系紧张是安倍政府的对抗政策使然;二担忧美国特朗普的政策变脸甚于中国环球化经济发展计划的成功;三日本企业担忧搭不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快车,安倍政府却坚持国家颜面高于一切。


有几个明显事例说明这个变化。一是5月中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突然派遣其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出席了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是5月底,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应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之邀访日,并共同主持了第四次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会;三是二阶俊博和杨洁篪,在北京和东京同样受到极高级别的接待,分别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安倍,前者是礼貌性拜会,后者是政治性会谈。在两国关系相对冷淡状态下有这些例外的接触,不仅出人意表,还有些许积极的表现,难免受到关心者的极高评价。


中国传媒基本反应谨慎,日本传媒则反应积极。基本原因:一是中日关系陷入谷底已经旷日持久;二是日本停滞和中国崛起已成常态;三是东亚面貌已起显著变化,国际关系也正起巨变;四是日本开始担忧会被永远抛在背后,但又不愿承认现实,因此显得沮丧和无奈,希望有机会能突出重围。


日本当前最大的焦虑,不是朝鲜的核武威胁,因为有美国强大的武力做后盾,甚至内心暗喜,可利用美国打先锋,日本作后勤姿态再次西进,日本不仅可在政治上趁机任意修宪,还可借机重振雄风。


其次是日本的大靠山美国,竟然选出一个特异的“商人总统”,不仅不按理出牌,还可能见利忘义,只顾与中国携手合作,就不会再倾全力扶植日本成为其东亚代理。此外,美日联盟围堵中国的战略,不仅出现了破绽,还因为特朗普短视的“美国优先”政策,让中国处处获得扩展先机,先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设立和扩展,后是“一带一路”计划的顺利展开,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不仅美国已经有跃跃欲试加盟的倾向,日本国内企业更有急于要赶搭顺风车的焦虑,这对安倍政府无疑构成了不能忽视的强大压力。


日本绝对不能认输


由于日本政坛一直由自民党一党独大控制,党内又由总裁兼首相的安倍统揽大权,加上最近自民党还为安倍量身定制了延长总裁任期可到2021年的安排,安倍不仅成了日本政坛唯我独尊的政治强人,还野心勃勃正要成为日本掌权最久的首相之一。这种抱负、这种野心,让他不仅要成为日本一名“伟大首相”,还企图要在传统日本中“名留青史”,因此他将不顾一切修宪、扩军,甚至勇往直前,誓言要再建“伟大日本”。


安倍既然要名留青史,要成为伟大首相,他就不会轻易认输,更不会向他的夙敌投降,因此中日关系不可能在安倍政权稳如泰山的当下,从“政冷经冷”状态中突然“冬去春来”。


日本赶搭亚投行列车,形同低头认错,不仅令亚洲开发银行的日本领导感到尴尬,更使坚持不参加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日本财政官员颜面尽失。虽然亚投行的成员已增加到77国,规模也超过了日本主导的亚开行,日本更要负隅顽抗。


日本如果抢搭“一带一路”快车,事实上是看风转舵,虽然中国一直敞开大门,还是给人“不速之客”强行插队的感觉。安倍突然派遣二阶俊博,而非内阁成员参与论坛,由始至终又未正式申请加入,给人印象依然是态度暧昧,只是在试探水温,演一出政治双簧而已。


出席北京“一带一路”论坛的二阶俊博,是日本政坛著名的所谓“亲华派”人物,虽然他是安倍党内“二把手”,却非安倍直系的亲信,更非安倍政治继承人之一。他的卖点就是利用“亲华派”这个标签,是适当时机当特使的最适当人物。


日本政坛有不少所谓“亲华派”人物,包括公明党和反对党,当权者经常会利用他们这一头衔,带着所谓“亲笔信”去会见对方的领导,成功是当政者的功劳,失败则是信使的个人责任,甚至可成为信使登龙门的捷径,因此是皆大欢喜的任务。


日本内政外交有所谓“水面下活动”的惯例,就是先进行“内部沟通”,再进行“公开表述”,纯粹是确保政治沟通顺畅,政策推行顺利的表象。二阶俊博与其说是率团出席北京的“一带一路”论坛,毋宁说是以特使身份前往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争取习近平预先给予首肯,在接下来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抽空会见安倍,信使的任务也就大功告成。

中日关系陷入谷底,远的不说,近的却是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以来的常态。对中国那是干扰,但对日本却不是什么大碍,除了日本企业界感到无奈,一般日本人反正早已被蒙在鼓里,他们依然可做大国梦也就无所谓了,但安倍政府倒乐在其中,比如日本民调、内阁支持率、首相安倍的“人气”(人望)也不掉反升,反华、厌华又何乐不为呢?


安倍要重建“伟大日本”


日本政客最擅长的治国手段是制造“外压”,利用外压不仅可团结国民,利用团结又可排除杂音,让安倍能义无反顾地完成其历史任务,一是架空和平宪法,二是废除二战体制,三是让日本再度伟大。


安倍处心积虑要长期执政,倒不是他贪图权势,更不是他视权如命,更重要的是要替其崇拜的外祖父岸信介完成其夙愿。他既要为其战犯污名漂白,还要为其修宪夙愿完成任务,因此拼了命也要等待时机,废除束缚日本“正常发展”的战后和平宪法。


安倍个人对中国没有特殊好恶,但中国的强大,中国人的不忘历史,让安倍感到困扰和威胁,让他不得不用尽手段,为了牵制中国,围堵中国,日本唯有躲在美国保护伞下,努力成为美国的亚洲代理,设法组织东亚所有力量共同反对中国。日本当然不愿意参加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也不愿参与中国设计的“一带一路”基础建设计划,在一般日本人眼里,就成了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


但现在已有越来越多日本人感到迷惑、彷徨。一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势头,并非日本政府或其传媒所形容那样,都是些虚构、脆弱又邪恶的事物,不然就是沙滩上的城堡而已。二是大多数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已开始尝试前来增加投资,从发展基础建设等角度,积极参与中国主导的新环球战略。三是至今未参与,或拒绝参与这些发展计划的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开始感到孤独,感到自我孤立的无奈,特别是企业家感到投资机会的丧失、市场的被瓜分,危机意识也就快速增长了。


安倍智囊否定日本改变


日本最大的担忧,不仅有自我放逐的损失,还有一再被出卖(所谓“越顶外交”)的威胁,使它不得不产生必须“留些后步”的念头。


最近,《日本经济新闻》一篇标题为“安倍对华政策出现变化迹象”的报道就坦率指出,“安倍此次派出重量级访华团,具有为中美接近购买保险的含义。”因为,中美接近得以实现,只有增加中日关系被抛在背后的可能。虽然日本政府内部依然有根深蒂固的慎重论,安倍身边却有人提出了“与中国对立不会有任何好处”的声音。


与此相反,安倍的智囊川岛真(东京大学教授)却在6月12日的《联合早报》的言论版为文说:“日本的对华根本认识并没有改变,对一带一路也非变得有好感,也没有议论要参加亚投行。”


一向积极为安倍搞公关的川岛,除了否定日本对华态度有变之外,就是重申日本所谓言论人的一贯立场:“一切都是中国的错”。因为,从安倍上台开始,中国就对他采取“严厉的方针”,虽然日本大门一直敞开,中方则不予回应。这次,川岛甚至认为是“中方突然接近日本”,他因此认为是日中双方都没有准确掌握对方认识的表现。一句话,安倍的对华姿态无变,除非中国也对日本敞开大门。


东亚大地已从严冬进入盛夏,不久还将是丰收的季节,但在中日上空却依然寒冷,能不感到遗憾吗?


作者是新加坡退休报人 黄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