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雨:周边缓和对华关系有内在必然性
2017-11-04 12:09:36 来源:环球时报
东盟峰会10日将拉开帷幕,外界普遍分析认为相关国家将淡化南海争议,以柔软态度面对中国,美媒也承认北京在东南亚日渐受到尊敬。日前还有报道说,明年东盟将与中国举行首次海上联合演练。
前几年,东盟个别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因南海争端一度陷入低潮。然而去年菲律宾新政府上台后,中菲关系迅速峰回路转,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更进一步。另外,其他几个周边国家与中国近来也出现矛盾缓和、关系回升态势。
这一系列事件看似偶然,但背后存在一些内在必然性。不管哪个国家,不管是什么政治倾向的政府执政,它都要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有时一些政府对国家利益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政策和手段出现失误和偏差,但在经过曲折和碰壁后,它一定会做出回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菲律宾。自2012年开始,中菲矛盾比较尖锐,但杜特尔特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后,两国迎来了柳暗花明。这种变化的根源并非有些人所谓的中国强权压服了小国,也不是领导人“亲华”或者“讨好中国”,真正的逻辑是,阿基诺与中国对抗严重损害了菲自身利益,菲律宾国内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通,而改善对华关系有利于它的国家利益。因此,在权衡过去得失、吸取既有教训的基础上,新领导人必然要改换政策。
40多年前尼克松大幅调整对华政策,打开美中关系大门,后来几十年实践证明,尼克松的做法受到两党各届总统的高度赞赏和认同。大国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小国家。跟中国有矛盾时,它们必然要盘算,到底是改善和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对自己更有利,还是把对华关系搞砸了更有利。从冷战到冷战后这些年都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
中国一直主张对话不对抗,这实际包含几层涵义:我们追求对话,但决不乞求对话,更不惧怕对抗。当我们以最大努力推动对话时,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防止对抗强加在中国头上。中国用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行动使对方认识到,与中国对话,大门敞开,路子会越走越宽,最后促成双赢;而与中国对抗就会走进死胡同,死磕到底必输无疑。面对这样的中国,该如何选择,答案不言自明。中国的这种原则策略给推动矛盾转圜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这两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变化对地区各国和世界形势都有启示性的借鉴意义。当今时代,各国利益交织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各方安全需求越来越不可分,对抗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对话所能带来的利益也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无论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如何不同,无论国家之间利益纠纷如何敏感、复杂,对话不对抗都是时代的大潮流。坚持对话与合作,双方会双赢,多方会共赢。而一味对抗下去,最后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过去20年经久不息的“中国威胁论”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因为中国这几年用各种努力寻求对话,这是粉碎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最有力的证明。当然,一些人随之又不甘心地抛出了“中国霸权论”和“中国强硬论”的新帽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捍卫自身利益时展现出的对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最终也会使它们像不着边际的“中国威胁论”一样失去市场。
(作者:杨希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