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绪:塑造亚洲认同,引领亚洲世纪
2017-11-18 02:52:54 来源:环球时报
党的十九大结束之后,我们迎来了美国总统访华、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亚峰会三场重大外交活动。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从日本开始,访问了东亚五个国家,并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和东亚峰会。中美及相关国家和地区这将近两周的外交重头戏,促使我们继续认真思考、构建我们的外交工作。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全球政治的最大事件。这也不可避免地或主动或被动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有力宣示着“亚洲世纪”的到来。另一方面,亚洲国家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也在很多方面感受到一定的压力,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如何使我们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多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何让亚洲国家真正拥抱和接受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一起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迎接“亚洲世纪”,等等,都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化解各种各样的挑战。
近年来,我们在认真经营周边外交工作、推进中国-东盟、中日韩三国等框架内的外交、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一直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一带一路”的倡议,更是给我们和亚洲各国的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对亚洲的外交、经贸、投资乃至教育文化交流的实际工作上收效颇丰,但在共同价值理念的构建和论述上,仍然有较大拓展空间。在亚洲和全球舞台上,我们着重讲述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等等。对“中国”的着力强调固然无可厚非,只是对“亚洲”概念还可再多用些力,这样,既可以消解域外舆论制造的“中国威胁论”,也利于亚洲国家认同和拥抱中国的崛起。
此次特朗普总统亚洲之行,有人就发现,特朗普在北京期间热情谈的是友好合作,但是到了岘港,他在主旨发言中却大谈公平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南海“自由航行”等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场合,美国不点名地批评中国的时候,通常还会赢得一些参会国家的掌声。
中国的崛起和亚洲是什么关系?如何化解亚洲国家对快速崛起中国的疑虑?如何体认亚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被认可、尊重的心理需求?中日韩三国如何摆脱当前的外交困境,尽快推进全面深入的一体化?中国主动构建亚洲认同,或许会成为破解这些问题的钥匙。
这是推进实质的亚洲一体化、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也是缓解国际社会包括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有效办法。笔者过去曾对如何构建共同的亚洲认同提出过一些建议。比如,以巨大的勇气推动亚洲一体化,从东亚三国(Asia 3)开始构建亚洲合作组织。又比如,构建、推动一系列塑造亚洲概念的公共外交制度,比如亚洲音乐节、亚洲电影节、亚洲校园、亚洲大学联盟。再比如,推动亚洲百人会、亚洲杰出贡献奖等机制,与亚洲各国一起,在中小学里开设共同的亚洲历史、亚洲文化之类的通识教育课程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在国际空间主动塑造亚洲认同、构建亚洲叙事和形成亚洲身份。过去,中国作为地理上、文化上的亚洲国家,并未积极代表亚洲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相比之下,亚洲很多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在国际上都喜欢以“亚洲”作为自己的身份来发声。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写过大量著作评论,帮助西方人认识“亚洲的回归与崛起”。类似的,德国虽然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它常常作为欧洲的代言人发声,这样显然增加了德国代表欧洲,团结欧洲的能力。
如果中国对外能以“亚洲”的身份来讲话,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将得到增加,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整个亚洲。其次,当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用“亚洲”的概念包裹住中国时,传统东亚地缘政治格局遗留下来的,周边邻国对“天朝”的畏惧心理会逐渐淡去,国际舆论中“中国威胁论”的空间也将被大大压缩。
在代表亚洲发声的同时,讲述亚洲故事是塑造亚洲认同的重要方式。我们的外宣媒体需要有广阔的亚洲视野。比如各语种的对外传播媒体应该更多地报道亚洲各国的事件。当其他国家读者在中国的报纸上不仅读到了中国的城市、企业和人物故事,还看到了缅甸的村庄、孟加拉国的企业、印度尼西亚的交通……他们就会发现中国是真正的亚洲大国。我们还可以适当创办以“亚洲”命名的电视频道。比如新加坡的国家电视台就叫“亚洲新闻频道——Channel News Asia”。同时,面对国内读者的媒体,也应该用更多篇幅和时段报道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这有利于国内人民形成鲜明的亚洲观,形象感受亚洲世纪的形成。
亚洲认同一旦形成并逐渐强大起来以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都将获益良多。(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