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外价值摩擦似越来越多,怎么办?
2018-02-12 09:45:28 来源:环球时报
近一个时期,不断有外国公司或机构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发布的错误信息被发现,导致中外舆论频频摩擦,万豪、无印良品、ZARA、奔驰等大公司先后跌跤。另外五角大楼的网页图片、韩国电视台的字幕也被发现问题,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面对无穷无尽的这类摩擦,我们今后该怎么办也作为问题被一些人提了出来。其中有一些人认为这种事情根本管不住,中国人对它们反应过激会被外界看成我们不自信,反而会增加一些外部势力刻意挑衅我们的兴趣。比如德国U20赛场上出现“藏独”标语,中国球队罢赛,那么以后“藏独”分子就会更乐于使用这一招。
不能不说,这是两个价值体系十分复杂的博弈,很难用一个绝对的原则来指导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形。在此我们尝试对以往的经验和主要难点做一个梳理。
首先,斗争是必要的。拿台湾问题来说,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本来就是一项艰难、有代价的工作。选择和平统一,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日常的、不断的付出来代替一场剧烈的流血代价。只要台湾问题存在一天,我们就不能幻想可以不为防止“台独”的恶性膨胀花费成本。
第二,斗争总的来看是有效的。由于不断努力,“台独”“藏独”的影响力大体都被控制住了。各国政府、与中国大陆存在紧密联系的外国公司、机构以及个人都建立起了对这些问题“很严肃”的认识,有了一旦在这些问题上踩中国红线必将招致中方反制的相当肯定的预期。一些重要的规矩应当说在中外之间已经形成。
第三,“小粉红”群体是互联网时代监督外界严格遵守中外之间规矩的一根鞭子。他们每错必究,谁错抽谁,而且“虽远必诛”。他们的征伐有时候管用,有时候未必管用。国内一些人欣赏他们爱国,另一些人则嫌他们“太激进”,认为他们有时让中国“自取其辱”。不过客观看,“小粉红”几乎成了各路犯规者最惧怕的力量。现在台湾艺人几乎没人敢耍两面派了,各大公司也变得围绕中国红线越来越谨慎小心,其中很大一部分压力就来自那些“小粉红”。
第四,还要看到我们的力量是有局限的。中国庞大的市场是目前我们威严的最大源泉。遵守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规则的绝大部分外国力量和机构都是因为与中国市场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包括外国政府,也是担忧中国开展报复会影响他们国家同中国的商业关系。而那些与中国市场没什么关系的力量和人,就可能恣意妄为了,我们很难找到办法制约他们。
第五,我们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的那些力量主要是外国媒体、一些议员、激进组织、以及希望冲中国“碰瓷”扩大自己知名度的各种边缘性力量,等等。
由此看来,今后的斗争还要继续,有效的斗争尤其要开展,一些我们确实影响不了的力量则犯不上与他们纠缠。我们要在自己占优势的位置上开展斗争,发现打不赢时也不必沮丧。我们要清楚谁的赢线都不可能无限长,但却是可以逐渐延长的。
还有一点我们要很清楚,中国崛起过程中可能一直都会挨骂,都会被挑衅。但是那些骂声和挑衅会逐渐变得对我们越来越不重要。要说我们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说什么都可以无视,但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现实就会是中外不断磕磕碰碰的,这种磕磕碰碰从我们很在意慢慢会变成别人很在意。重要的是每一次磕碰我们都尽量不吃亏,善于掌握适度,而且最好气着别人,而不是气着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