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美朝峰会为区域和平奠下部分基础
2018-06-16 01:54:36 来源:联合早报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过去几周峰回路转的隔空“交手”后,本月12日终于成功在新加坡举行史无前例的美朝峰会。
当特、金两人在会场入口走向对方,在照相机快门按动的嘈杂声中,隐约传来金正恩以英语向特朗普所说的:“很高兴见到你,总统先生!”时,全世界亿万名守在荧幕前的观众,心里可能也会产生无限的感触。自韩战以来对敌了近70年的美朝两方,终于肯暂时抛开歧见,开展首脑级的和平谈判。
这次峰会双方真正接触的时间其实不长,特、金单独会面半个多小时,双方幕僚加入的扩大会议一个半小时,全部大约两小时,如果加上工作午餐一小时,及之后特、金散步约一小时,总共四小时左右。两个首脑见面除了要认识对方、建立在国际关系上重要的私谊外,也如特朗普在会前所说,是要“解决一些大事”,就是双方幕僚事先多轮谈判后所达到的共识之外,一些最为棘手的课题。
在私谊方面,商人出身、向来以能在短时间内“识透”商业或政治谈判对手的特朗普,看来在这短短四小时的相处中,已对金正恩留下极为良好的印象。因为特朗普在会后的单人记者会上,在记者追问有关金正恩的一些负面记录时,几乎不遗余力地为金正恩辩护,称赞后者“极有天赋”,力求在西方主流媒体前,为后者塑造一个极为正面的形象。
至于“大事”,美朝双方当然都有各自认为在双边关系上,同时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上至关重要的课题。如美国方面(以及国际主流社会)长期担心朝鲜所拥有的核武器,近日美国更咬定朝鲜方面必须“完全的、可核实的、不可逆转的”去核化(即所谓的CVID)。朝鲜方面则担心,一个果真去核化的朝鲜,其国家安全会受到驻韩美军的威胁,其政权更可能被颠覆。
峰会过后特、金所签署的联合声明,被形容为一个“全面性”的文件,但其实其内容简短,文字也趋于笼统,最多只能说是一份基础性、框架性的协议。其中最“亮眼”的内容,当然是特朗普答应为朝鲜提供“安全保证”,而金正恩则重申其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承诺。
这种“安全保证”究竟如何,在联合声明中没有详细说明,但特朗普在记者会上“约略”地宣布,他认为美国与韩国每年所举办的联合军事演习“不必要地挑衅”朝鲜,而且又极为昂贵,应予取消,一时令人哗然。这对朝鲜来说应是一份“大礼”,可说是“安全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交换条件”,朝鲜的去核化“承诺”,却也未被阐明必须是CVID。
有关美朝开展“新关系”的条文,以后会延伸为在条件成熟下,美朝会开展“准外交”的关系,如互设代表处等,可进一步升格为大使馆。无论如何,这次的会面只是特、金两位首脑的第一次,看来在今年以内,两人互访对方首都,还是有可能的。
在美朝峰会举行之际,周边国家及与朝核课题相关的其他各方也有些担心,是否会因为美朝的“越走越近”而被“边缘化”。但其实整个东北亚的和平进程,就好像一幅大拼图般,所牵涉的远不止美朝两方。这次美朝峰会毫无疑问是这个拼图上一个重要的“板块”,但如之前分别两度举行的中朝习金会与韩朝文金会,也是不可或缺的“板块”。金正恩今后应该也会与日本、俄罗斯等周边大国的首脑会面,各方需要把所有“板块”拼排好,才能一窥东北亚和平进程的轮廓。
此外,新加坡作为这次峰会的东道国,使其原本已蜚声国际的声誉,顿时锦上添花。美朝双方选择新加坡作为峰会地点,主要考量当然是新加坡在举办各种高层国际会议方面的经验丰富,一年一度召集世界各地国防部长来交流战略理念的香格里拉对话即为一例,香会今年已然踏入第17年。具有历史性意义有关台湾海峡两岸的辜汪会谈以及习马会,也都选在新加坡召开。
其他的峰会地点考量因素,也包括新加坡多年来相对不偏不倚的外交立场,令国际上许多对立和互信脆弱的各方,都能把新加坡看成是“可信任的伙伴”,更为乐意选择在新加坡举行谈判。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会议设施,在安全保障方面也具有完善的经验。这是对极为注重领袖人身安全的美朝峰会的一大考虑因素。
我欣赏新加坡在这次峰会上的一大表现,是有关当局在最严格的安保与最低程度的扰乱民生之间做出微妙的平衡,如禁区周边的商家虽面对一些不便,但大致上仍可以照常营业。我这趟在新加坡所住的两间酒店,恰好都靠近美朝领导人所下榻的酒店,但前后几天都没有遇到严重的交通阻塞。
对于花上2000万元来办这场峰会,网上舆论颇有微词,无非认为是“事不关己、成本昂贵”。我认为,这是极为狭隘而又“小家子器”的论调。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是整个东亚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贸易占经济重大比率的国度,新加坡的整体繁荣与否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此次峰会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新加坡作为“亚洲的瑞士”(甚至可说是超越瑞士)令人称羡的地位。今后在会展、旅游、调解与仲裁等行业方面的受益,肯定是无可估量的。
就如美朝领袖都勇敢地跨出一大步,互相媾和,大家都应该开拓自身的视野与格局,不但与世界的头等大事接轨,也当在其中扮演更积极的斡旋角色,在这国际上的多事之秋尽一分绵力。(作者是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国际事务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