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杨福昌:相向而行令中阿关系持续发展

2018-07-04 08:57:39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自1956年开启正式外交关系后,至今已62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双边关系的一条主线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合作共赢。特别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及中国在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双边关系实现了快速发展。

  

首先,中阿双方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各异,但要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使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双方都尊重对方的选择,这是中阿良好政治关系的基础。

  

其次,贸易上双方互补性强,不断发展。“论坛”成立时双边贸易额只有367亿美元,10年后就达到2510亿美元。后因石油降价。2011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为1.21亿吨,占我当年进口原油的47.8%;到2017年则上升为1.57亿吨,占当年石油进口总量的37.05%。

  

第三,投资和产能合作不断发展。2017年3月,沙特国王萨勒曼访华,双方签订了包含35个项目的协议,总金额为650亿美元,这是产能合作的一个大单。近几年,中国同埃及的产能合作看点很多,涉及水泥、淡水养殖、光伏发电、电网、铁路、建筑等方面。值得提及的一是投资5亿多美元的玻璃纤维项目年产20万吨,是世界第三大同类工厂;另一个是投资30亿美元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计划中包括建一栋385米高的大楼,建成后将成为非洲第一高楼。

  

第四,人文交流频仍,增进相互了解。中阿学术界和民间的交流很多,特别在阿拉伯世界发生动荡后,双方举行研讨会等交流有助正确解读事态,消除误读、误判。在“论坛”框架下也有“文明对话”机制,自2005年开始每两年一次。虽中东地区发生动荡,但这一对话并未中断。自第1届至第5届我有幸率中国代表团与会,深感双方领导人都很重视这种对话。

  

双方关系的发展完全符合“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贸易、资金、人文交流等“五通”的原则,至于双方的政策沟通则在“论坛”历届部长级会议上有充分的协调。中阿在产能和项目合作中,也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求项目的完美和利益最大化。在中国公司参与埃及新行政首都建设中,向埃方提出“新首都除行政功能外最好还要有商务功能”的建议,这一意见被埃方接受。这就是友情、民主,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

  

目前,中阿双方经济都处于发展和转型时期,合作会加深。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由过去的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为由消费拉动。真正增长的动力一靠创新,二靠加大开放力度。习近平主席在今年4月博鳌论坛上再次强调中国坚持开放政策,而且会越开越大,他特别提到要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和扩大进口。中国将于今年末举办进口商品博览会,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对阿拉伯国家肯定有吸引力。从阿拉伯国家来说,经历了动乱的国家需要重建、海湾国家要实行经济多元化、有的国家要更新基础设施,凡此种种,中国有能力通过合作,满足他们的需要。

  

中阿有良好关系,中国提出向西开放,阿拉伯国家提出“向东看”,双方取向一致,相向而行,在经济合作方面定会持续发展。即将召开的第8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定会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作者是外交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