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从"大写意"始,一带一路踏上新征程
2018-09-12 09:22:35 来源:中评社
中评社北京9月12日电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5年来,在中国的努力推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下,“一带一路”硕果累累。日前,“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表示,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已成功延伸至全球各个角落。
尽管如此,“一带一路”也面临一系列重要挑战。比如,西方媒体近期热炒“债务陷阱”来抹黑“一带一路”。近日,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马哈蒂尔宣布暂停由中企投资的东海岸铁路及油气管道项目(另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称,马政府仍与中国政府讨论降低东铁计划的造价问题。如果中方不能降价,政府将要求取消计划)后,西方媒体更是幸灾乐祸,称“一带一路”遭遇重大挫折。
这些成就和问题既为“一带一路”下一个5年继续前行奠定基础、增添信心,同时也对“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改进方向。换言之,“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巩固既有成果、应对新的挑战。在这一方面,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指明了方向。
首先,针对外界对“一带一路”背后隐藏的长远地缘战略考虑,中国再次大声“说不”。中国不仅明确地向全世界宣布“一带一路”不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还对有志于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出“邀请函”。简言之,通过扩大“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外界对中国主导“一带一路”、构建地区新秩序的担忧将有所减轻。毕竟,任何国家都很难通过一个开放的地区合作机制来建立有利于己方的地缘政治优势乃至地区霸权。此外,由于“一带一路”参与国众多且其诉求和利益各不相同,其也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高度组织化地区组织,因而也就不可能承载中国主导地区地缘政治的重任。
不仅如此,中国打造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还“打脸”美国的封闭式、排他性的“印太战略”。一直以来,美国就不断指责“一带一路”搞“小圈子”,是中国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地区新秩序的长远战略。但美国自己提出的“印太战略”从讨论阶段开始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具有排他性的跨地区合作机制,其核心成员固定,并必须具备相似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以及共同的外部威胁。因此,美国一边指责“一带一路”搞地缘政治联盟,一边又以“印太战略”来推动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实在是难以服众。
除此之外,将“一带一路”的重点聚焦到沿线国家民众急需的民生工程,将更加凸显出“一带一路”“以民为本”的发展原则,有助于减弱西方媒体对沿线国家民众的误导,及其对“一带一路”地缘政治考量的渲染。目前,一些西方媒体将注意力重点放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具有战略价值的重大项目,并污蔑这些项目背后隐藏的战略意义。但实际上,这些项目只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其根本就不可能代表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主流方向。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更加倾向民生工程,西方媒体的谣言将不攻自破。
其次,“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将走“工笔画”的深耕道路,而不是“大写意”的撒网道路。换言之,在过去的5年,“一带一路”更多地是广撒网、搞突击、聚人气。但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弊端明显,并给“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目前为外界所诟病的投资项目多且杂、项目超出当地实际需求且债务负担较重、对当地的环境破坏及土地赔偿问题、项目的透明度低等。因此,未来“一带一路”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通过抓重点项目,并加以深耕,“一带一路”的品牌效应就会逐步显现,从而提升沿线国家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的意愿和信心,并吸引那些对“一带一路”犹豫不决的国家参与这项大工程,“一带一路”也会不断发展壮大。
再次,针对“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中国也做出了相应部署。比如在金融安全方面,中国提出建设金融保障体系,确保项目推进的资金需求。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提出企业要充当“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在风险防范方面,提出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应该说,这些实际举措的出台将逐步解决目前“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劲往一处使,下苦功夫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一带一路”的下一个5年必然会更加辉煌。(评论员: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