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全球引领力上升,中国形象更加立体

2023-12-25 11:35:05       来源:环球时报

2023年,世界百年变局仍在加速演进。俄乌冲突尚未找到解决之路,巴以冲突又陡然升级,不仅加剧了中东地区的动荡,也影响着全球的战略格局。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市场也经历了不小的波动。美国银行业倒闭潮传导至欧洲,引发全球银行业恐慌情绪。前所未有的极端气候给多国带来“致命袭击”,为全球经济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面对一系列难题,中国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给世界多国民众留下深刻印象。环球时报研究院23日发布的2023年20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国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全球引领力正在上升,该数据是美国的两倍。与此同时,认为美国引领力正在下降的受访者占三成多。《环球时报》邀请多位中外学者对此次民调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接受采访时,他们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国家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思维定式”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中国的政策和行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也朝着更加客观积极的方向发展。

2023年11月7日至12月1日,环球时报研究院采用商业化在线样本库邀约填答的方式,以中、英、西、德、阿、法等16个语种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印度、沙特、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埃及、肯尼亚、巴西、阿根廷20个国家针对18岁及18岁以上常住居民展开民调,共回收有效问卷约1.7万份。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的国家。在除中国外的19国受访者中,超三成认为中国的发展方式/道路“完全成功”,另有45%认为“相当成功”。分国家来看,在肯尼亚、印尼、南非、埃及等4国有超八成受访者均认为中国的发展方式/道路是成功的(包括“完全成功”和“相当成功”);在土耳其、沙特、印度等10国该比例超七成;在意大利、德国等4国也超六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表示,大多数国家受访者对中国的发展方式/道路表示认可是立足于客观事实。4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数亿人脱贫,中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很多国家的民众也切实感受到中国模式的效应。

对于中国提出的、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19国(不含中国)平均数据显示,85%的受访者知道“中国式现代化”,三成多受访者认同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还有三成多认为这“可能是新的伟大创举”。分国家来看,印尼、肯尼亚和南非3国中持正面态度的受访者比例均在八成左右;巴西、阿根廷、埃及、沙特4国超过七成;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7国也超过六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这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震撼效应,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国家。西方现代化模式曾风靡一时,甚至现代化曾直接被等同于西方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首先,中国式现代化走的不是西方对外扩张、殖民掠夺的道路,而是和平发展的强国之路。其次,在短短几十年间,中国成功解决了数亿人口的贫困问题,无论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史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这都是极为罕见的。最后,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总是解决不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将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有机结合,在经济学理论上也是创造性的突破。

今年3月,欧洲《现代外交》发表题为《现代化,中国式的》的文章分析称,中国式现代化概念无疑正呈现出更加自信的形象,“中国式现代化正被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接受,其中许多国家将中国视为一种成功的发展典范”。

引领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有关全球引领力的问题上,19国(不含中国)平均数据显示,六成国外受访者均认为中国的全球引领力正在上升,该数据是美国的两倍。同时,认为美国引领力正在下降的受访者占三成多。

王义桅认为,西方的发展模式没有解决很多非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短板、发展短板以及互联互通的根本问题,也没有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而是盲目搞民主化。中国的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那套说教,这帮助不少非西方国家解决了诸多西方模式没能解决的问题。

王友明表示,全球引领力考量的是综合因素。其中,经济基础是支撑,如果一个国家贫穷落后,就谈不上感召力和引领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提出的一系列外交倡议和理念都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同时,在发展理念和安全观上,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也深得人心。

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看来,全球引领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力、重大国际安全与和平问题上的存在感以及在国际秩序演变调整中发挥的作用。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在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中国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朱锋表示。

朱锋还提到,在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上,中国的存在感也不断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比如,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劝和促谈,推动安理会就巴以局势通过决议。对于全球气候问题,中国的绿色能源转型也走在世界前列。他强调,尽管当前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地缘冲突加剧,美西方对中国的打压也不断升级,但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周边安全带来的贡献,以及在国际秩序问题上的积极发声,这些都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

具体来看,在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在内的12个国家,均有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全球引领力在上升,其中肯尼亚和南非认为上升的受访者比例超过七成;在德国、美国等5国,也有超半数认为中国的全球引领力在上升。而在日本和韩国,认为中国的全球引领力在上升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7%和49%。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库阿库认为,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在逐年增强,国家形象也日渐改善,越来越多非洲人能够看穿西方对中国的不实宣传。中国始终坚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维护公平与正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沙特、伊朗复交等便是有力证明。此外,许多中国建设的项目在非洲国家落地,帮助非洲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无论在南非、肯尼亚还是其他非洲国家,中国的帮助都有目共睹。

至于为何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众比日韩民众更认同中国引领力上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表示,从民众的观感来看,经贸合作是全球引领力中很重要的因素。该结果反映出中国与这些国家经贸关系的变化。中国同欧美国家的经贸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在稳定全球供应链方面也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因此,从西方发达国家民众的观感上来看,中国与他们的经贸合作依然紧密。而近些年日韩两国与欧美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可能使这两国民众认为中国在经贸方面的影响力权重在下降。

对中国的印象不再单一

当被问及“您希望本国与中国的关系未来如何变化”,19国(不含中国)均值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希望本国与中国的关系更密切友好,其中超两成希望变得“非常密切和友好”,还有超三成希望变得“比较密切和友好”。在巴西、沙特、俄罗斯等7个国家中,均有接近或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希望与中国发展更好的双边关系;在英法美澳等6国,也有接近或超过半数作出同样的选择;在韩国,希望保持现状和更友好的比例相当,均在四成左右;印度也有近半受访者希望印中关系更密切和友好。

朱锋表示,日韩受访者的态度反映了在经济、社会、政治、外交等领域,中国与这两个东亚邻国之间一系列的争议性话题不时出现。但中日韩三国是东亚搬不走的邻国,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经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都存在着强大的联系。日韩受访者的态度对中国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即中国的对韩、对日政策如何能够更加有效、更加务实、更加深入人心,这也是需要进行新的战略思考和谋划的关键点之一。

数据显示,19国(不含中国)受访者对中国公民到本国旅游、两国间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青年交流的支持率最高,均超过六成;其次为加强卫生与环境领域合作、增加商贸往来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均获超半数的支持率。

具体来看,肯尼亚、南非、埃及、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均有超七成受访者支持中国公民来本国旅游;欧洲多国及沙特、印尼、澳大利亚等国该项支持率也超六成。在青年交流方面,肯尼亚、南非、埃及和土耳其七成以上受访者表示支持。在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除日韩外的17国均有接近或超过半数受访者对此表示支持,其中肯尼亚、南非比例最高;美德英意等欧美国家的支持率也接近或超过半数。

埃及解放研究中心研究员伊斯梅尔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肯尼亚、南非、埃及3个非洲国家中,均有超过七成的民众支持中国公民到当地旅游、促进留学和青年交流以及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各地区中的最高比例,这一数据反映了非洲人民的肺腑之言。人文交流对夯实中非政治外交关系的民意基础、加深中非人民之间的感情和友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朱锋看来,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持续走向稳定、强大的重要支柱。相关数据反映了这些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的印象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更加立体、全面的。王友明表示,随着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国家交往和交流的内容及实施主体逐渐以青年为主,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科技都成为重点话题,环球时报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的趋势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