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日学者文章:政治极化或主宰全球选举年

2024-07-01 10:51:19       来源:参考消息

日本《朝日新闻》6月27日刊登题为《极化的世界期待“政治”的力量》的文章,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宇野重规。全文摘编如下:

2024年是全球性选举大年。乌克兰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战争仍在继续,世界秩序陷入动荡,决定各国领袖人选和议会组成的选举在这样的背景下接踵而至。是展现出重塑新秩序的可能,还是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在回顾上半年多场选举的同时,本文对即将迎来美国大选的下半年作出展望。

印度大选

最近的一场备受关注的选举是6月4日开票的印度大选。外界原本预测现任总理莫迪率领的印度人民党将取得压倒性胜利,结果却是丢掉大量议席,未能实现单独过半数。尽管莫迪依然享有较高民望,成功保住执政地位,成为继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首位两度连任的总理,但此次选举无疑将成为他继续推行强势执政风格的阻碍。

专攻印度政治的伊藤融教授指出,通过巧妙营造自己的平民人设和突出印度的全球化大国形象,莫迪总理的威权主义执政手段赢得国民广泛支持,但其打造“印度教国家”的计划也加深了印度作为多元化国家的内部撕裂。物价高企和失业也引发民众不满。重要的是,被强权政治削弱的民主主义并未给予其无条件的信任。

韩国国会选举

研究韩国政治和东亚国际关系的磯崎典世、阪田恭代与《朝日新闻》记者箱田哲也的三人对话,对选举后的韩国与东亚进行展望。对韩国总统尹锡悦来说,4月进行的国会选举结果不尽如人意。执政党国民力量党遭遇惨败,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获得压倒性胜利,预计其下半程任期将会陷入“跛脚鸭”状态。

正如对话中提到的“选举沦为骂战,自始至终缺少争议点”“此次选举充分暴露选民的撕裂,人们只看自己想看的,只听自己想听的”等观点所反映的,选民对特定集团和政党的无条件支持与对其他集团和政党的强烈敌意愈演愈烈,感情用事的极化现象非常明显。检察官出身的尹锡悦本人的性格也暴露其“政治”经验欠缺,无法通过与反对派交涉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选举虽然不会立即对韩国的外交政策造成影响,但日本应当在尹锡悦领导力下降的前提下,寻求实现对韩外交的多点出击。包括第三政党祖国革新党的崛起在内,日益极化的韩国政治现状对日本政治也将起到某种提示作用。

欧洲议会选举

6月6日至9日进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同样引发关注。预见到极右翼和民粹主义右派政党有望取得突破的国际政治学者岩间阳子将此次选举称为“名留青史的选举”。在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获胜的法国,马克龙总统已经宣布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三党联合执政的德国朔尔茨政府也遭到严重冲击。一边是绿党丧失大量议席,另一边,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成为继传统的保守派政党基民盟/基社盟联盟党之后的第二大政党。

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环境问题、被视为自由派的年轻群体投票意愿的变化也引发关注。虽然对于年轻人是否已经“向右转”还缺少必要证据,但毫无疑问,年轻人开始更多关注包括物价高企在内的更接地气的议题。有观点指出,极右翼政党善用社交媒体对年轻人进行宣传。如果新媒体平台确实是极右翼政党在唱“独角戏”,就不得不好好分析一下了。无论如何,一直以来大力推动全球脱碳进程的欧洲无疑将会面临环境政策的转向。

美国总统选举

决定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可能也是年轻人。国际政治学者三牧圣子所关注的是“Z世代是否正在抛弃拜登”。美国的Z世代一向重视多样性和人权等自由主义价值观,支持拜登所在的民主党,但正如席卷全美的反以色列抗议示威所表现出来的,如今Z世代开始痛批民主党政府的外交政策。如果失去这部分人的支持,拜登连任之路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三牧认为,Z世代对政党的归属感较低,他们支持民主党不过是出于很具体的原因,比如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合拍,是否能够解决身边的问题。包括非洲裔选票在内,拜登政府此前得到广泛阶层的支持,但这在舆论场分裂的危急时刻反倒成了弱点。在左右极化的过程中,《读卖新闻》美国总局长今井隆所说的“不是特朗普强,而是拜登弱”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当多样性导致极化以至于政治都无法驾驭时,政党的状态也变得摇摆不定,选举自然充满波折。基于抽象理念的“团结”失去现实性,没人知道谁是自己人。眼下促使人们参与选举的要么是“赶走谁”之类的声音,要么就是回归日常生活的具体诉求。

政治的力量是通过与选民日常沟通和新媒体看到人们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政策,同时与反对派对话凝聚共识。今天,政党需要版本迭代,日本做得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