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拉锯战"将常态化 中国筹谋长线策略
2019-05-20 08:55:47 来源:联合早报
中美经贸摩擦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全球市场神经,近期贸易战再升级令市场倍感担忧的同时,亦从侧面印证中美经贸摩擦的此起彼伏将成常态化。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官方正在加紧部署和丰富长线应对策略,力求沉着应对“拉锯战”、做足长远准备。
据路透社报道,虽然在最新相互加征关税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仍表示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没有破裂,称贸易战只是“一场小争吵”,但投资者仍对针锋相对的关税战进一步升级保持警惕。多位受访人士表示,近期多个经济职能相关部委及中央高层的研讨中,“长期”、“多线”、“长远”是频繁出现的词汇。
“当下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也不至于到存亡绝续的程度,”一位了解情况的中国官员称,短期来看中美贸易形势严峻,面临一些挑战,长远来看也不会一马平川,这进一步促进中国做出长远充分的准备。
他并指出,对于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必过于悲观,冷战思维已经过时,热战模式也不足取,中国官方不想把这次波澜再次演变为像去年那样一轮轮的关税大战,更不会将政策措施押宝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波动。目前正在加大力度酝酿一系列长期策略,不仅仅是对眼下关税升级的应对,更是对于未来长期中美贸易关系的长线布局。
另一位接近高层的人士亦表示,此次中美贸易再出波澜也再次提醒中方,要充实应对政策篮,“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是件坏事。”一些原则性分歧难以在短期内根本解决,即便达成阶段性共识,也要深刻认识到“拉锯战”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常态,要有更长远的思量。
该人士并指出,一揽子的长线应对方案将涵盖货币政策、产业分工、行业布局等多方面,既是自身内部发展需要,也是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之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将适时推出,以达“稳而不乱”。
在美国上周五提高2千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至25%后,中国本周一亦宣布反制措施,将自6月1日起提高对包括冷冻蔬菜和液化天然气在内的一系列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就在关税战正酣之时,特朗普本周对中国的言论有所降温,他对两国达成协议结束贸易战的可能性表示乐观,还敦促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美国财长努姆钦上周三表示,他可能很快会访问北京,继续与中国进行贸易磋商。努姆钦没有详细说明未来磋商的时间,他认为上周在华盛顿与中国官员进行的为期两天的高级别磋商具有建设性。不过中国商务部周四就此表示,中方尚不掌握美方来华磋商的计划。
在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看来,中美贸易摩擦看起来是短期的事,但所有的影响都是长期的,过于短期的波动不必过于紧张,但要做足长期的预期准备,以最大限度不让中国自身的步伐受到影响。现在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仍然要着眼于内生动力的增强。
她并指出,谈判谨慎一点、多几个回合也并不是坏事,双方之间来回的博弈可能由于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条款尚未达成共识,与其匆匆达成一份草率的协议,不如一轮轮的艰苦磋商能达到的长期意义更加深远。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周四强调,贸易摩擦升级将对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就中国国内经济而言,宏观政策还有充分的空间,影响完全可控,“政策工具很多,中国经济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巨大,韧性强,回旋空间大,前景十分光明。”
持续的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冲击难以避免,短期来看,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有限,但由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长效且深远的应对才能缓解贸易争端不扩大到其他层面。
一位官方经济智囊团队的专家表示,持续的中美贸易冲突不仅包括双边一直纠缠的知识产权、国有企业改革、汇率等问题,更涉及到产业和技术政策,如何在贸易冲突中维护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需要长远的、有所取舍对内改革,以及灵活务实的对外贸易体系。
“自身积极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实质性改革是当下最为必要的,”他称,当下经贸分歧博弈应当分层次来看待,要警惕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避免贸易纷争扩大到更多领域和层面。
瑞银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其基准预测依然是中美双方可能会在年内达成贸易协议,贸易战不会进一步升级,但全面贸易战的风险已经显着增加;贸易战升级将拖累整体经济增长,因此调降中国2019年经济增速预估至6.2%。
中国大型投行——中金公司宏观团队亦发布报告称,中美两国互相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对中国加税商品的进口增速明显放缓,中国对美国进口降幅更大;在静态、且只限于对出口影响的局部测算下,2千500亿美元商品关税对中国GDP增速的影响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
该报告并指出,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加剧对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将不容小觑,双边关税上升导致贸易转移,全球布局的跨国企业有更大应对空间;对于中国来讲,对冲外部风险的政策首选是减税降费等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降低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