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欧盟关系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1977年,东盟与欧共体建立对话关系。第二年,双方召开第一次部长级会议,确定了对话机制。1980年,在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上,双方确定了贸易、经济和发展的目标,旨在促进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20世纪90年代,由于东帝汶和缅甸等问题,东盟与欧盟对话关系处于停滞状态。1994年,东盟与欧盟对话开始启动。1996年,东盟和中、日、韩与欧盟在泰国举办第一届亚欧首脑会议,双方对话关系逐渐开始恢复。进入21世纪,双方在反恐、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开展了合作。
43年来,欧盟逐渐成为东盟最大的援助方之一,目前是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00亿美元,同时欧盟还是东盟的最大投资来源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欧盟承诺将向东盟筹集8亿欧元援助资金,协助东盟抗击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和欧盟建立对话关系早于许多东盟的主要对话伙伴,但东盟与主要对话伙伴包括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都已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东盟与欧盟的合作水平与双边关系并不匹配,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欧盟处理与东盟关系时将人权问题置于重要地位,干扰了双边关系。由于东盟各国政治发展进程不一,人权问题往往受到欧盟的指责甚至制裁。2019年2月,欧盟以柬埔寨“严重损害人权和劳工权利”为由,正式启动暂停柬埔寨输欧产品关税优惠的程序。2020年2月,欧盟宣布将部分撤销给予柬埔寨的“除武器外全部免税待遇”(EBA)。欧盟这项决定直接影响柬埔寨的成衣、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它们占柬埔寨对欧盟出口的20%。这导致柬埔寨与欧盟关系出现紧张状况。
另一方面,高标准的环保政策影响了欧盟与东盟的关系。2017年4月,欧盟基于棕榈油生产过程造成森林毁坏和环境破坏等影响,计划2030年将棕榈油的使用降为零。2019年,欧盟决定将在未来5年对从印尼和马来西亚进口的棕榈油征收高额关税。这将直接影响印尼和马来西亚两个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的外汇收入,毕竟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印尼和马来西亚试图将欧盟的做法诉之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实际上,上述两大问题拖延了东盟与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进程。但是,尽快升级东盟与欧盟关系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各取所需。
2020年11月,东盟与5个对话伙伴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涵盖全球1/3的人口和30%的经济产值。一旦该协定全面启动,将使得15国的自贸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这将大大提升东盟在区域合作的中心地位。该协定对欧盟具有一定触动作用。此前,欧盟已经与越南和新加坡签订了自贸协定,正在与印尼和泰国进行自贸协定谈判,希望重启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自贸谈判。欧盟与这六个东盟国家的贸易占对东盟整个贸易额的95%,这样欧盟没有必要与整个东盟签订自贸协定,同时可以避免因柬埔寨、缅甸等人权问题影响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而东盟则希望加快自2007年启动的东盟与欧盟自贸协定谈判,进一步拓展东盟在欧盟的市场,推动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升级东盟与欧盟关系也是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需要。基于东盟自身的地缘政治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考虑,大国平衡战略是东盟在冷战结束后针对地区新格局的一种战略选择,旨在保障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东盟选择与欧盟升级关系就是要补齐大国平衡战略所缺少的一环,更多的是做大蛋糕,合作共赢,而不是搞所谓地缘政治竞争的零和游戏。一旦偏离了合作共赢这个主线路,将违背双方提升关系的初衷,也将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平稳和长远发展。中国作为东盟对话伙伴之一,我们乐见东盟与欧盟升级双边关系,这也是地区合作的大势所在,也与中国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的中心地位原则一脉相承。(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