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许利平:不必高估美国对我周边的影响力

2021-08-06 10:15:49       来源:环球时报

近期,美国高官与东南亚国家互动的安排非常密集。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刚刚于上月底连续访问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紧接着白宫宣布副总统哈里斯将于本月访问新加坡和越南。在此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东盟及部分东南亚国家高官进行多场多边和双边视频对话。


一些西方媒体和分析人士评价此举是美国对华实施“全场紧逼”战术的重要一环,其最终目的是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笔者认为,这些评价可能高估了美国塑造中国周边秩序的能力,构筑“对华包围圈”难得逞。


中国东盟关系日渐成熟


拜登政府自上台以来,大体上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负面政策:明确将中国定位为“主要竞争对手”,宣称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努力建立一个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广泛联盟,从安全、科技、人权等方面重点围堵中国,遏制中国。


在东北亚方向,7月18日至25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了日本、韩国和蒙古国。她以“安全议题”为切入点,试图加强美国与东北亚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在南亚方向,3月19日至21日,美国防长奥斯汀访问印度,美方承诺与印度建立“全面和前瞻性的国防伙伴关系”;7月27日至2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访问了印度,双方以“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为基础,深化安全伙伴关系。美国高官密集高调访问东北亚和南亚,是尝试在中国周边这两个方向“树篱筑坝”进行围堵布局。


不仅如此,美国拟计划在今年9月份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之后,举行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在内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第一次面对面首脑峰会,拉拢中国周边大国,强化其“印太战略”,意图进一步夯实围堵中国的地缘政治基础。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南亚与中国关系日渐成熟。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社会人文交流“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硕果累累。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印度洋海啸、禽流感、新冠疫情等,在危机时刻双方合作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逆势上升的态势。现在双方已经建立了领导人、部长、高官等各层级、立体式对话机制,畅通了战略对话渠道,奠定了政治互信的基础。在这30年时间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创造诸多“第一”,特别是中国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开创了东亚合作的先河,成为地区合作的典范。


对于中国与东南亚热络的关系,美国其实心知肚明。但从“在中国周边打造围堵工事”方面考虑,东南亚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今年5月底6月初,舍曼就曾访问印尼、柬埔寨、泰国三个东南亚国家。在访问柬埔寨时舍曼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表示美方愿同柬政府在“免除旧债”议题上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又施压柬埔寨炒作“严重关切中国在柬军事存在”。这被媒体解读为一次“三心二意”的访问,其访问效果大打折扣。


这次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和副总统哈里斯相继访问东南亚,并且国务卿布林肯出席与东盟外长的五场视频会议,表明美国仍不甘心,想尽各种办法拉拢东南亚,在构筑“对华包围圈”方面试图造成一定的声势,对中国造成一定压力,迫使中国“接受美国的实力”。另外,布林肯出席的两场关于湄公河的视频会议,对冲澜湄合作机制意味十分明显,试图遏制中国在湄公河地区的影响力。


周边是发展繁荣之基


在南海问题上,通过军事、法律、外交等手段,美国不遗余力地进行介入,目的是想干扰“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按照计划,2021年中国与东盟将完成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如果达成相关成果,美国方面评估认为自己将很可能失去南海这个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抓手”。于是美国多管齐下,炒作、放大中国与这些南海周边国家的矛盾,令个别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行为准则”谈判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给相关谈判增添了一些障碍和困难。


南海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如果美国一味地“拉偏架”,那就会造成南海局势的动荡与不安,这与地区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精神背道而驰。现在中国与南海周边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双边的海上合作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些机制,双方可以有效地共同管控分歧,并且将稳步推进南海合作,促进南海和平稳定发展。


中国领导人曾强调,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中国也决不允许在周边生战、生乱。虽然中国与极少部分周边国家存在领土或岛礁争议,但这不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全部。中国和这些周边国家都有共同管控分歧、防止其扩大化和复杂化的政治共识。


无论是东北亚、南亚,还是东南亚、中亚,中国与地区内国家的合作越来越深入,利益越来越交融,日益形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那种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的设想,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也不会得逞。因为中国的体量、实力等因素决定,任何势力想“围”,但终究“围”不住。(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