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外交政策问题频出。曾担任过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和8年副总统的拜登,被认为是外交事务老手,美国现任国会议员更是没有比他访问中国次数更多的了。拜登担任总统初期信誓旦旦地表示作为世界领袖的“美国回来了”。但近来无论是在对欧关系、对华关系上,还是对俄关系上,连欧洲盟友都在问“美国真的回来了”吗?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拜登 资料图
外交挣扎
拜登政府作为民主党政府,上任伊始想要全力拉开和特朗普政府的差距,弥补特朗普执政四年给美国的国际声誉和同盟关系带来的损害。为此,拜登强调推行以同盟国关系为中心的外交,恢复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全球事务参与和领导地位,将国家安全战略的矛头继续对准中俄,想要在稳定美国国际形象和外交利益的基础上,执行“为美国中产阶级服务”的外交政策,集中精力推进国内“再工业化”进程来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基础设施改造和新能源发展,为美国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说白了,这样的外交政策设计,就是想要在安全、经济和国际影响力三个领域同时发力。让21世纪今天的美国能够重复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执政业绩,既控制和化解了美国不断高升的通货膨胀,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又能对苏联这样的首要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应对,通过美苏“中导条约”签署、柏林墙的倒塌等行动,让美国赢得冷战。
拜登政府上台后,其“里根政府第二”的雄心壮志随处可见。既要通过大规模财政扩张进行高力度的疫情失业救济、产业补贴、减免长期拖欠的学费贷款以及儿童保险信用,又在对外关系上盛气凌人地宣布当前世界的主要竞争就是美西方民主国家与中俄为代表的“专制势力”之间的竞争;既要通过“四方机制”扩大所谓盟友与伙伴之间的产业链调整与合作,又要将国家安全战略的打击矛头全面指向中国。结果是,连欧盟的智库和外交问题专家都认为,拜登的外交政策关键词只有“中国”。
但中国是谁?中国依然是拜登不愿意放弃对华贸易战中的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商品来源。2021年1-8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加了40%。中国是拜登政府想要力推的全球二氧化碳减排最大合作对象,中国更是拜登政府想要实现疫情冲击下美国和世界稳定发展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拜登政府对这些视而不见,在印太地区一味打压和妖魔化中国。为了延续特朗普政府“国家中心主义”的安全战略,拜登政府的中国政策设计自命不凡,这就是打压中国的同时又要求中国合作。然而,这样的政策不仅中国决不接受,而且反噬效应出现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美英澳协议
阿富汗战争的现有结局已经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拜登政府从这一低谷中还没有走出来,美英澳三国核潜艇建设协议又一度让法国怒发冲冠,欧洲媒体认为拜登政府推行的对欧政策和特朗普几乎没有区别。
对于美英澳三国核潜艇协议,华盛顿的目标就是要将“新冷战”带回到亚太地区,不惜冒着加剧地区核扩散和安全对立风险。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档案文件,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为了在欧洲与苏联进行冷战就曾不断地向英国和法国提供核武器技术;现在美国向亚太地区盟友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这样做,无疑是想重新捡起和使用美国心目中曾经击倒苏联的“冷战遗产”。
拜登政府的做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不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警告美国不要挑起新冷战,“新冷战”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灾难。之后拜登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时,知道自己必须对这一国际安全重大安全焦虑做出回应。他表示,美国不想要引发“新冷战”,只是想要动用自己的实力和意志在战略竞争中展开“无情外交”。对于拜登的这一解释,中国人恐怕只能听听罢了。
人民的利益
美国今天的国内政治与社会分裂是空前的,其民主体制也在面临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威胁。
今年6月,国土安全部发表的报告明确提出,美国国家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国内的白人极端主义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暴力冲突。9月20日,美国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同样表示,美国当前最迫切的安全挑战是国内极端主义势力正在造成暴力冲突。再加上今天美国疫情依然居高不下的窘境。面对拜登本人在内政外交各种压力下的疲软身态,美国媒体已经开始提出,上台还不到10个月的拜登政府恐怕已开始提前进入“执政失败期”。
美国民意更是认为,美国没有必要更多地卷入海外反恐行动和军事冲突。美国CBS新闻与YouGov民调公司近期举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5%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应该减少包括以反恐为名的海外军事干预。面对这样的民意和美国现在的国情,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应进入新的反思和评估阶段。简单地把“对华战略竞争”视为首要目标,欲借此重振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和保障美国的势力优势,事实上已适得其反。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不久前中肯地指出,大国对抗这一概念不足以让美国警惕当前面临的新型威胁。
美国与中国的竞争需要的是“合作性竞争”。希望拜登政府能谨记中国领导人所说: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