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李峥:美国“科技软实力”武器化潜藏风险

2022-03-30 11:03:22       来源:环球时报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制裁的力度和范围不断升级。其中,科技领域成为一个重要制裁目标。政府层面,美国联合西方多国对俄展开高科技产品禁运,涉及半导体和诸多关键元器件。美国政府还考虑实施“次级制裁”,即惩罚向俄罗斯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第三方企业。


民间层面,美国科技巨头也参与了对俄“脱钩”和抵制。苹果、谷歌等停止在俄罗斯的市场运营。一些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加入对俄金融制裁大军,禁止俄罗斯用户交易甚至没收其财产。社交媒体巨头脸书和推特对俄罗斯官方媒体施加算法限制,使其影响力遭到打击。美国一些院校也开始暂停或取消与俄罗斯的双边合作、奖学金项目等,试图将俄科学家排除出国际科研合作。


相比以往类似行动,美西方此次针对俄罗斯的科技制裁具有“全政府”“全社会”特征,国际协调和社会动员程度空前。这一极限做法显示出科技领域的三个基本事实。


首先,科技全球化并没有改变美国仍拥有科技霸权的基本事实。长久以来,对于科技全球化与美国科技霸权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一些观点认为,科技全球化将促进各国科技普遍发展,一些国家的科技自主将逐步提升,进而部分削弱美国科技霸权。但从俄罗斯的情况看,该国利用科技全球化实现的部分科技自主,并不能抵消美西方全面封锁带来的冲击。与之相对,科技全球化反而让美国能够逼迫和动员更多参与者实施制裁,减少制裁本身可能存在的内部缺陷和漏洞。


其次,美西方科技企业仍将政治正确视为优先选项。一些观点认为,美国科技巨头与华尔街类似,经济利益是其最高追求,而在政治、意识形态上较为灵活变通。但在俄罗斯发生的情况与这种猜测相悖,美国科技公司在抵制和“脱钩”上并没太多迟疑。商业利益固然是企业的主要追求目标,但美国科技企业的决策层、主要员工、主要投资方均是西方精英,政治理念与西方政客在本质上趋同。


最后,美西方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上拥有特权。这些社交媒体平台表面上标榜“言论自由”“提供多元化观点”,但无论规则设置、用户群特征还是算法都更有利于西方主流精英。在类似俄罗斯的情况下,这些社交媒体甚至可以让反西方声音销声匿迹。


这些事实构成了美西方在科技领域的软实力。这些软实力在平时不会引起过多关注,但在特殊时期却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当美西方将这些科技软实力发挥到极限,即产生武器化效果,对俄罗斯造成与经济战、政治战类似的效果。


这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网络空间和产业安全等领域。金融层面,武器化的科技制裁增加了俄罗斯金融体系遭遇网络攻击、发生严重网络安全灾难的几率,也让俄无法利用区块链等新一代金融技术应对美西方的金融制裁。


网络空间层面,武器化的科技制裁让俄罗斯在与西方的信息战博弈中居于不利位置,面临极不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俄罗斯网民与外部的交流也会因此中断。


产业安全层面,俄国内一些前沿科技产业的发展可能就此中断,大量人才和前期投入付之东流。有媒体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俄在该产业上虽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但基础底层技术、算法和开源技术仍高度依赖美西方。俄人工智能企业既面临无法继续从美西方科技圈获得后续支持的难题,也面临研发产品和成果无法出口与转让的困境。


对俄罗斯的极限科技制裁是美西方首次将“科技软实力”武器化,这既让美西方看到这些平常被闲置能力的威力,也看到武器化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或许将推动国际社会重新思考是否应当为科技制裁设定规则,避免这一武器化手段被滥用。


风险之一在于武器化的科技制裁的目标和实际影响并不对称。美西方使用科技制裁的所谓合法性在于通过这一手段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其“停止冲突”。因此,制裁的目的具有短期性。但制裁带来美西方与俄在科技领域的硬性“脱钩”却很难修复,这种“脱钩”对俄罗斯科技领域和产业带来长期负面影响,已经根本性改变一些产业的市场预期。这意味着美西方解除或放松制裁对俄意义有限,俄很难因此让步。


风险之二在于武器化的科技制裁有可能让事态升级。由于制裁剥夺了俄罗斯在网络空间、舆论空间的博弈权,这意味着俄罗斯有可能增加对军事等手段的依赖或采取其他可能的手法。武器化的科技制裁让俄罗斯社会感到愤慨和屈辱,将进一步促进俄罗斯与西方的民意对立,而这也可能成为事态升级的诱因。


风险之三在于武器化的科技制裁会带来一些不可预料的溢出风险。美国之前对华为等中国企业施加蛮横打压,最初认为打压和影响的范围仅限于几个企业,实际却引发全球供应链的激烈反应,甚至干扰了半导体产业链的产能周期,也给美国企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俄罗斯的科技制裁程度更强,潜在风险冲击可能更大,也可能在数年后才会看到其连锁反应。(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