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李旻:韩国对华政策需“立足长远”

2023-01-14 09:37:57       来源:环球时报

韩国近期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中方以对等措施回应,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短期签证。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出境人数明显增加。且不论中国目前的“优势毒株”早已在其他国家流行,全球化时代仅针对特定国家的入境限制对防疫也毫无帮助,各国医疗专家对此早有共识。现在部分国家对华采取入境限制很大程度上是为“做点什么”以应付舆论压力,而非真正基于科学防疫需求。


韩国政府在中国人入境问题上的姿态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政治需求”。首先是拉高支持率的诱惑。尹锡悦曾创下上任仅两个月支持率就跌破30%的纪录,此后虽有恢复,但也未能站稳40%。韩国国内出现“限制中国人入境”的声音,韩国政府视之为“讨好民意”的机会,哪怕这种民意只是局部、一时和不理智的。


其次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作为进步阵营核心人物的共同民主党党魁李在明近日被韩国检方传唤,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的斗争再次白热化。保守阵营2020年就曾主张“禁止中国人入境”,批判当时的文在寅政府对华“屈从”。如今,韩国朝野已经易位,执政的保守阵营需要对中国入境者“做点什么”,一方面是避免被过去的主张“打脸”,另一方面也为显示自己比政治对手更敢于对华说“不”。


再者是彰显“价值观外交”的动机。韩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几乎将“自由”和所谓“普遍价值”当成口头禅,对外政策上强调与价值观一致的国家合作。但韩国的激进保守派依然认为政府“说得多,做得少”,希望其更加明确地“亲美疏华”。韩国政府现在这样做一定程度上是想用实际行动堵住激进保守派的嘴。


韩方这些措施使中韩关系在2023年一开头并不顺利。中国游客回归原本是韩国相关行业翘首期盼的事,如今只能延后。中韩恢复人员往来的意义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对两国民众改善相互认知也会产生积极影响。过去3年,两国国民面对面交流大幅减少,很大程度上是靠媒体和网络平台认识彼此,难免会导致一些夸张、扭曲和失真。恢复面对面的交流或许不会马上带来相互民意的改善,但至少可使两国社会了解和沟通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有利于两国人文交流的健康发展。


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近邻,韩国国内短期舆论风向或国内政治斗争不应成为牺牲两国长远利益的依据。再说韩国民众在中国公民入境问题上的民意本来就不是完全负面指向的,而且社会舆论本身经常也会随着形势发展有所变化,今天嚷嚷限制中国人入境,明天可能就会因为注意到中国旅客给其他国家带去旅游或商业红利而抱怨韩国政府。


总之,维护中韩关系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多一分“立足长远”,少一分“随风而动”;多一分“求同存异”,少一分“固执偏狭”。(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