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陈弘:我在中澳高级别对话中感受建设性

2023-09-12 10:37:11       来源:环球时报

不久前,笔者在北京参加了中澳高级别对话第七次会议。走进会议大厅时,笔者似乎又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期盼。

2020年1月,笔者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来到悉尼歌剧院旁边的洲际酒店,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中澳高级别对话第六次会议。当时的澳大利亚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丛林山火,海边的空气中依然能嗅到几丝桉树的烟焦味。而彼时的中澳关系也正遭遇着严峻的挑战。当时澳大利亚的莫里森政府先是子虚乌有地捏造中国对澳进行所谓“政治干涉”,之后又在国际上率先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进行全面封禁。于是,对话会的气氛既略带紧张,同时也有了更多期盼。双方代表都明确表示,两国的紧张关系不能再持续下去。代表们相约次年在北京举行的对话会议再见,以最大的努力共同争取两国关系的改善。

然而谁也没有预想到,之后莫里森政府更加变本加厉地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在反华道路上越走越远。中澳两国关系直线下跌,甚至降至建交以来的最低点。2021年的北京之约也就未能如期实现。

去年5月,澳大利亚工党赢得联邦议会选举的胜利,两国关系改善的前景曙光初现。阿尔巴尼斯政府执政后与上届政府极度反华的“麦克风外交”政策做了切割,并频频释放出修复对华关系的信号。中澳双方重新开始接触,最终于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巴厘岛峰会期间实现了习近平主席和阿尔巴尼斯总理的会见,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合力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12月,澳大利亚新外长黄英贤于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访问北京,中澳双方共同决定重启两国间高级别对话。

为举行今年的这场中澳1.5轨对话,双方各派出由18人组成的代表团,分别有现任官员、前任官员和来自工商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代表们共同表达了重启两国关系的真切意愿。毕竟,经历了近3年的耽搁,中澳关系的恢复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就亲身感受而言,今年对话的气氛坦诚、友好、热烈,令笔者深受鼓舞。双方代表一方面就相关问题坦率地表明各自的认知和观点,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求利益的交叉点。这不正反映出求同存异的建设性精神吗?

在任何国际关系中,涉及治理模式、社会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的差异不可避免,但重要的是此类差异不应被放大甚至扭曲,甚至阻碍和破坏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中澳两国没有历史恩怨和领土争端,中国从来不对澳大利亚构成任何威胁。澳大利亚与美国有着长期紧密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就必须把自己置于中国的敌对面。正如本次对话中方代表团团长李肇星所言,澳大利亚应当意识到,同盟关系和伙伴关系并不是对立的。

中澳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重大挫折,然而两国的经贸合作依然强劲发展,屡创新高。中国已经连续14年位居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涉及两国的贸易活动中,摩擦和争议在所难免。但是贸易争端决不能以冷战心态被政治化,不能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莫里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注入政治动机,那只能激化矛盾,而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当前,中澳双方正主动积极地开展对话和协商,对现有的贸易争端寻求化解方案。近期,澳大利亚输华大麦倾销案就得到了有效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两国经贸关系正在被引向恢复和加强的轨道。这显然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在中澳高级别对话第七次会议上,笔者的手机屏幕上突然跳出一则信息: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确认将于年内访华。这个好消息令与会代表振奋,进一步提升了此次对话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气氛。

一年多来中澳关系总体上企稳向好,同时也须看到,从澳方仍然时不时传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甚至举动。在美国极力拉拢的同时,澳国内外各种反华势力企图阻挠和破坏中澳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断发出刺耳的言辞,甚至制造事端。阿尔巴尼斯政府需要坚定决心,以更大的政治智慧需要推进中澳两国关系不断向前。笔者期待下一轮中澳高级别对话将于明年在澳大利亚如期举行。(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