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印双方针锋相对,不过,在美国“调解”斡旋下,加拿大尚未提供公开证据来支持特鲁多的指控,反而表示要与印度举行私下会谈,以给目前的外交争端降温。
这一争端仍在持续发酵,未来如何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这一争端凸显出印度与美西方的分歧远比实际表现出来的更加深刻。
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美西方似乎在给印度莫迪政府“捧场”,大度地“允许”通过没有谴责俄罗斯的峰会宣言,以此显示印度与美西方的“战略契合”。然而,这种台面上的“契合”实际空洞,经不起推敲。印度和加拿大此次冲突就是印度和美西方内在矛盾显化的一个表征。
印度这些年来看似被美国及其领导的“五眼联盟”高高捧着,但实际上它从来没有真正地被纳入到“盎格鲁-撒克逊”的小圈子里,甚至仍旧是小圈子着重监控和防范的对象。只不过,考虑到当下新德里在美国“以印制华”战略中的作用,美国对印度有所“收敛”,在此次印度与加拿大的争端中并没有对印度予以公开谴责或制裁。
拜登政府为了拉拢印度,强调共同的民主价值观是美印关系发展的基础。但美西方是真心认同印度的价值观,还是假装认同,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印度莫迪政府由于推行以印度教特性为基础的理念而饱受国内外批评,自然乐于得到美国在价值观上的肯定。
然而,从美西方的所谓新闻自由指数等众多“西方标准”来看,莫迪政府近年来在保护“政治权利”“公民自由”“言论自由”上的表现恐怕都是不尽如人意的。出于利益考量,如今美西方“按下不表”,甚至故意掩盖彼此在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别和分歧正日益扩大的现实。
美西方拉上印度来组建“民主价值观联盟”,炮制“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然而,各国历史文化和国情不同,这决定了民主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程度不可能千篇一律。印度的民主显然是基于自身国情的。如果执意按照美西方的民主标准来衡量印度,那么印度民主显然是他们眼中的“低配版”民主。
还是以此次印度与加拿大的对抗为例,除了凸显印度与美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分歧之外,它更显示出印度与美国实质上是一种功利主义主导下的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它们只是一种权益联姻。现如今,美国搁置二者的价值观分歧,试图借印度来平衡中国,印度其实也只是在利用美国可能提供的发展机遇来为自身崛起创造空间。只是,对印度而言,利用美西方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极为有限的。一个具备上天(登陆月球)和下海(建造航母)能力的崛起大国印度,迟早会是“盎格鲁-撒克逊”阵营的“眼中钉、肉中刺”。正如印度一些战略家所言,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崛起都是在美国的掌控之下,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并没有被华盛顿牢牢掌控。因此,当中国经济崛起到世界第三的时候,美国就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平衡和围堵中国当作首要战略任务。试想,若印度崛起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是否会有另一个“印太再平衡”的战略在等着它呢?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印度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首要任务仍应该是埋头搞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并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大环境来为发展提供可预期的外部条件。美国带领的“盎格鲁-撒克逊”小圈子挑起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对抗,从根本上说,有悖于印度的利益。印度与加拿大的对抗暴露出在“盎格鲁-撒克逊”圈子看来,印度仍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