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际上各类面向全球的计划和倡议有不少,比如美国主导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B3W)、欧洲的“全球门户”计划等。美西方出台的这些倡议和计划被广泛认为意在冲抵“一带一路”的效应和影响。而历经十年的实践和收获,广大发展中国家真实感受到“一带一路”实属惠及全球的国际公共产品,西方的倡议则更多是地缘政治竞争工具和“画大饼”式噱头。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感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的参与与体认,特别是通过比较和研判各种因素后综合而成的。
第一,能够提供“一带一路”这种规模国际公共产品的国家并不多。当前全球治理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处于失衡状态,也就是说,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出现供给赤字。二战后主要承担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美西方国家,现在要么无意供给,要么无力供给,要么只在盟友体系的小圈子里选择性供给。面对国际公共产品的严重赤字和西方的“小院高墙”,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补足这一短板,尤其是满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及时融入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需求。许多南方国家认为,面对全球化逆流,“一带一路”堪称中国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世界实施自由、开放、包容型经济的最好平台。
第二,能够像“一带一路”那样提供优质产能支持的国家也不多。“全球南方”国家之所以高度肯定“一带一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们因巨大基建缺口而格外看重中国在大型基建领域的“成本、技术、人才”三合一产能优势。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承建的公路、铁路、港口、桥梁、机场、水电站等大型基建工程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在南亚,被誉为“梦想之桥”的帕德玛大桥上层公路线开通,将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与西南部21个地区连接起来。在中东,沙特红海新城、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卡塔尔多哈新港等工程成为当地标杆项目。在非洲,蒙内铁路、亚吉铁路、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等一大批项目落成运营。在拉美,中国承建的阿根廷“百年梦想”工程孔拉水电站将阿电力装机总容量直接提升6.5%。在东南亚,雅万高铁、中老铁路成为家喻户晓的亮丽名片。中国基建以强大的优势产能造就“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设施联通,使得附加各种严苛政治条件的一些美西方倡议相形见绌。
第三,绿色、智能、数字等高科技元素赋予共建“一带一路”新动能。“常为新”是“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又一关键因素。“一带一路”在实施进程中及时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源源不断注入科技新元素和经济新业态。其中包括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大力推进5G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新基建,从而使共建“一带一路”进入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阶段。至今,中国已经成为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G合作伙伴。以北斗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天基丝路”在中东等地打开广阔市场。同样,“数字一带一路”成功打破中拉地隔遥远的距离障碍,中国跨境电商已深入拉美市场。在绿色经济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绿色沙特”“绿色中东”倡议相对接,积极参与当地光伏、风能产业建设,建立了中阿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中巴经济走廊新增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等重点合作领域;非洲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共建“一带一路”在非洲实施进程中积极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助力非洲实现能源转型,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供应链。
第四,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为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保障。民心相通是构建“一带一路”四梁八柱的基石,也是“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防护栏。十年来,“一带一路”两轮齐驱,推动当事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一带一路”注重包容性发展,不断加大在当地的民生建设投入,在实施大规模基建工程的同时,积极实施诸如搭建菜市场、架设路灯、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扶贫送温暖等“小而美”的惠民工程,使得“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民众获得感大增。民众就业是幸福指数最直接的表现,“一带一路”在当地工程的本土化用工率大都在80%以上,并在多地开设“鲁班工坊”,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帮助扭转当地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态势。另外,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还大量投入当地医疗卫生事业,为当地民众修建医院,购买先进医疗设备,出资培训当地医生,多管齐下打造“健康一带一路”。
十年来,西方舆论将“新马歇尔计划”“债务陷阱”等种种曲解甚至污蔑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头上,但这些不实之词在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十年来,“一带一路”撬动近万亿美元投资,为共建国家创造近42万个就业岗位,数千万人口因此摆脱贫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坚信,造福世界的“一带一路”必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