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新总统穆罕默德·穆伊兹18日正式要求印度从这个群岛撤走军事人员。这一姿态立刻受到印度乃至国际舆论的关注。但遗憾的是,一些媒体却趁机“带节奏”,将其解读为中印在这个印度洋岛国的影响力之争,而忽视了印度在周边搞地区门罗主义的霸权主义行径。摆脱印度控制一直是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脉络之一。马尔代夫政府此举事实上是在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而穆伊兹能在这次总统选举中获胜,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他让越来越多马尔代夫民众看到印度驻军的长远危害。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试图维持在周边国家驻军了。1949年,印度就以“防止动乱”为借口派军队入侵并长期驻扎锡金,随后让印度情报机构“调查分析局”(RAW)煽动锡金国大党反对国王,最终在印度军队的坐镇下实现吞并锡金的目标。不丹虽也忌惮印度派军队入驻,但抵不住印度各种威吓,1961年同意印度派军事训练团驻扎不丹,导致不丹从此在外交上小心翼翼,时刻要接受印度的“指导”,迄今仍不敢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建交。斯里兰卡同样深刻领悟到邀请印度军队来斯反恐的“请神容易送神难”。
对南亚小国而言,印度显然还称不上是“友邻”。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不仅没有清除清算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思想,反倒直接继承了帝国主义霸权的一整套思维。印度外交部早期的大部分外交官都直接来自英属印度的“对外事务和联邦关系部”。肉身不灭,思维和思想更难消亡。新独立的印度不仅坚持继承英属印度对南亚诸国的霸权政策,有些地方甚至表现得比当年大英帝国更加赤裸。远一点的,如吞并锡金、肢解巴基斯坦、控制不丹等。近的也有不少。例如2015年对尼泊尔封锁长达半年之久,原因是尼泊尔的修宪没有按照印度的要求来。2013年不丹大选前夕,印度突然中断对不丹的煤油和燃气供应,导致不丹国内燃料价格飙升进而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以此来影响不丹大选,让“试图追求更加自主”的不丹时任首相吉格梅·廷里落败。
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提出“邻国优先”政策,高度重视直接邻国的外交。只是,这种周边外交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周边国家能同印度共同发展繁荣起来,而仍然是在追求对小国的控制,试图将不丹和马尔代夫“锡金化”,将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不丹化”,继续搞印度的南亚后院,将南亚当作自己独有的“势力范围”。为此,印度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反对南亚国家同中国的平等发展合作。例如,印度反对斯里兰卡给中国科考船提供停靠和补给,反对大型客机经过印度领空飞至尼泊尔机场,以此“封杀”和阻碍中方建设的尼泊尔机场充分营运。
客观而言,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南亚国家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南亚国家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极大受惠,但由此也造成印度一些人将中国看作要针对的目标。为给自己搞地区霸权主义找口实,印度甚至不惜抹黑中国,寻求同美日等在南亚及印度洋岛国共同“平衡”中国。只是,来自印度的各种干涉和操纵难免遭遇到相关国家民众的反弹。不论在不丹、尼泊尔还是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打着“亲印”色彩的政党大都在近期选举落败。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亲华”,而是因为它们更加渴望独立自主。正如被美西方媒体贴上“亲华”标签的穆伊兹所言,他是“亲马尔代夫”,将马尔代夫的独立自主放在第一位,他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国家。(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