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葛红亮:西方身患“恐华症”,更不了解东南亚

2024-02-29 10:54:23       来源:环球时报

近日,在一份媒体采访报道中,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严厉批评了西方有关他倾向于中国的说法,认为这“不正确且不公平”,同时强烈谴责西方日益高涨的“恐华症”浪潮,更对美西方提出的“选边站”要求提出了强烈质疑。安瓦尔的批评、谴责和质疑道出了当前世界大国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地区、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加剧的情绪根源,美西方身患“恐华症”已经确诊,且浪潮越来越大,“小院高墙”“去风险”“友岸外包”等是具体病症。但其实身患“恐华症”的美西方更不了解东南亚,对东南亚误会重重。

自2021年拜登政府推动“重返”东南亚以来,美国以“印太战略”不断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介入,增强对地区的经济投资,扩大在地区的安全影响力,试图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形成“楔子”,并迫使部分东南亚国家“选边”美国。诚然,相比特朗普时期,拜登执政下的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获得了一些提升,但美国对东南亚的重重误会仍真实存在。

一是,美国在政治与战略上对东南亚误会深重。众所周知,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对东南亚奉行漠视政策,因而对东南亚国家来说,一个确定性的美国东南亚政策成为东盟会议文件中的一个常见诉求。显然,拜登政府上台后奉行的“重返”东南亚政策迎合了这一诉求,将东南亚视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地带。然而,如美国认为以“重返”迎合东南亚的诉求就能拉拢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那就证明美国人对东南亚国家诉求中美国东南亚政策的确定性存在误会。确定性是东南亚国家诉求的核心,置身于大国战略竞争却并非东南亚国家所愿,“选边站队”更不是东南亚所求。因而,尽管“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成为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多边文件中的常见表述,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南亚国家就紧随“站队”美国了,这样的表述只是东南亚国家心目中确定性的体现。

二是,美国在经济上对东南亚误会不浅。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为抵消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在多边和双边渠道推出多项举措。多边层面,拜登政府提出“印太经济框架”,拉拢东南亚多数国家加入,希望以此来扩大美国和地区主要国家在贸易、技术标准和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双边层面,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成为美国推行“友岸外包”的重要伙伴,扩大投资成为美国与相关国家双边声明中常见的承诺。但对东南亚国家来说,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可信度及相关投资承诺是否可信暂且不讨论,地区日益分裂的供应链、价值链肯定不是东南亚国家想看到的。当然,东南亚如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如日中天”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大国间经济竞争的影响,东南亚国家或许不同程度从中获利。例如,马来西亚槟城正在成为国际封装、组装和测试等后端芯片业务的重要枢纽,而相关数据也显示,槟城2023年前9个月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2013年至2018年的总和。但东盟国家通过近10年努力建立起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直接表明了它们对自由贸易与投资往来、多边主义的立场,而RCEP所确立的东盟主导地位也与美国书写地区、全球经济与贸易规则的要求存在矛盾。

三是,美国在安全上对东南亚也一知半解。在“印太战略”下,拜登政府确立了“综合威慑”的概念,希望在恢复和强化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多边关系的同时,在安全与防务领域持续扩大美国在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在具体内容上包括:一则,持续形成和提升美国的不对称作战优势和能力;二则,促进与地区国家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交流,提升地区盟友和伙伴国家的不对称作战能力;三则,利用南海、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问题和非传统安全事项,强化与特定东南亚国家的海空防务对话与合作关系。借此,美国在双边层面深化了美菲军事同盟关系,同时与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程度不一地加强了军事合作。毋庸置疑,这在技术层面迎合了东南亚国家对提高海空能力和军事现代化的诉求,在战略上也迎合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以及南海问题的潜在不安。不过,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充当大国竞争的代理人甚至是大国军事角逐的战场将是致命的,因而也是其最不愿意看到的。不仅如此,在东南亚国家及东盟看来,加强对外多边防务合作和加强“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是一个重要伙伴。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虽然并非“在复杂世界中挣扎求存的小国”,但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公开提出所谓的“餐桌菜单论”下,所面临的“选边站”压力却是不小的。同时,由于对东南亚误会重重,美西方的“恐华症”浪潮只会让这种压力日趋增大,而对此,类似于安瓦尔的批评、谴责和质疑也将越来越多。(作者是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