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3月28日文章,原题:美国的恐华情绪已失控,阻碍了进步之路 美国的恐华症全面爆发——我一般不会轻易使用“恐华症”这个强烈的词。美政府实施出口管制,切断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的渠道;中国的电动汽车、建筑和码头装卸起重机以及TikTok,都被认为构成风险……这种害怕不仅限于技术领域。美政府将多边问题——与一百多个国家的贸易逆差——“误诊”为双边问题,并用关税惩罚中国。随着南海和台海紧张局势加剧,华盛顿对“中国军事威胁”的夸大有时近乎歇斯底里。
当然,中国也有“恐美症”。尽管存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指责,但我认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担心这种有毒的恐惧症在美国日益失控。威斯康星州的政客、众议员加拉格尔作为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带头提出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毫无根据的指控。加拉格尔将于今年4月从国会退休,但他留下的东西会继续。
美国的一连串指控都是披着国家安全外衣、未经证实的恐惧的表现。相关证据都不能直接表明中国日益具有侵略性。这其实就是两党将演绎推理政治化。例如,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要求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会发生什么。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警告称“如果当中国决定动手时”,其恶意软件可能使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瘫痪。美国前反间谍官员还将中国制造的起重机上的传感器比作特洛伊木马……还有许多“如果”和荒谬类比。
为什么中国令美国产生如此恶毒的反应?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不能容忍相互竞争的意识形态和其他治理体系。“美国例外论”的观念似乎迫使我们将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强加于人。冷战时期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对中国的过度恐惧,容易掩盖美国自身造成的许多问题。广泛的多边贸易逆差更多源于美国长期的预算赤字。同样,科技威胁也暴露出美国的研发投入和理工高等教育的不足,但美国政客不认真自我反思,反而指责中国。
随着恐华症滋长,与中国发生意外冲突的危险随之加剧。在这些焦虑驱使下,美国有可能挑起正想要阻止的那种结果。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强调了这种危险病态的巨大风险,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面对今天的恐华症,这句话值得被铭记。(作者史蒂芬·罗奇,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