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张鹏:“一带一路”标志工程还要持续亮化

2024-04-29 11:09:57       来源:环球时报

“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十多年来,本着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等目标,已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在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城市安家落户。这些标志性工程的选点和建设起点高、进度快、质量过硬,并大多将一批中国标准、中国方案融入其中。随着这些标志性工程的完工和投入使用,做好它们安家落户的后半篇文章,有效防范项目后续使用和维护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相关工作也应及时跟上。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这些标志性工程竣工落地开始,它们所在的城市就获得了“一带一路”节点城市(BRI City)的身份。从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各项潜能,使其真正发挥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出发,建议用好相关节点城市的身份资源,通过设立“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所在城市联盟组织等方式,一方面进一步促使这些标志性工程扎根所在城市;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相关城市的积极性,协力讲好标志性工程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

“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所在城市往往是项目所在国家的主要城市,这些项目落地后“看得见、摸得着”,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同心圆式影响,特别是主要火车站、港口、工业园区、文体基建项目、通信建设工程等,本身就能很好地融入相关城市发展,做好这些项目的后半篇文章有着厚实的当地民意基础。而且,“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所在城市往往本身就希望在基建方面取得突破,将相关项目作为城市地标的愿望较为强烈。同时,相关国家在中央政府层面往往也将这些项目视为同中国友好合作的重要象征,愿意支持这些标志性工程所在城市维护好相关工程的后续发展。具体实践过程中,可在当地社会民意基础上,与项目所在节点城市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友好型民间社会”,提升当地各界人士的“一带一路”认知水平,定期组织围绕重点工程的国内外城市交流活动,鼓励当地成立城市志愿者组织、开发相关标志性工程的周边产品等。

“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在相关节点城市长期存在,保持项目在所在城市的良好形象、防范各类“污名化”风险,都是需要妥善处理好的问题。而做好“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后半篇文章,最终目的就是让已经安家落户“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项目“持续亮化”,并能防范各类风险。这体现在亮化中国标准和保持项目良好形象两个方面,而这都需当地社会的有力支持。

据统计,在“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建设的数百个重点工程中,执行中国标准的项目占比已经超过1/3。从项目分类看,“一带一路”海外工程中,中国标准主要用在工程设计、土建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和产品材料设备上,尤其在电力工程、铁路交通运输工程、通信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

按照中国标准建设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在项目所在城市特别是当地专业工程人士中会形成相应的口碑效应,之后当地在同类项目建设上采用中国标准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就需要工程得到时间上的检验。既能按中国标准建设,又能按中国标准维护、修缮,“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亮化中国标准,将中国标准真正推向国际市场,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多项目资源和国际投融资等,形成“工程—外贸”良性循环。这个逻辑,实际上也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合作的题中之义。(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