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不久前在华盛顿访问时大秀“业绩”,宣称北约32个成员国中已有23国今年军费开支“达标”,达到或超过本国GDP的2%。2014年,在美国“拱火”和地缘政治紧张双重压力下,北约设定“军费开支至少占GDP 2%”的目标。北约欧洲国家随即开始向2%看齐,军费开支一路飙升。其他一些国家也或主动或被动的跟进,导致“2%现象”进一步扩散。
现在,“2%现象”越来越演变成一种全球性趋势。2023年美国军费开支继续增长,以9160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多国出现军费增长热,尤其是其所谓盟友或伙伴国家。随着北约欧洲国家及加拿大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北约全员实现“2%目标”或为时不远。日本计划到2027年将防卫费翻倍,达到GDP的2%。韩国发布《2024至2028年国防中期计划》,计划未来5年投入约2700亿美元用于军费开支。澳大利亚发布首份国防战略报告,计划未来10年内再增加约326亿美元国防开支,将国防开支占GDP比重提升至2.4%。菲律宾2024年军费预算出现创纪录增长,马尼拉欲以更大力度采购现代化武器装备。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军费开支达到创纪录的2.4万亿美元,较去年增长6.8%,系15年来最大增幅;而且几乎所有地区的军费开支都呈上涨趋势,欧洲、亚太、中东地区增幅尤为明显。
“2%现象”在多国出现,根源在于全球安全环境恶化。其一,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不安全感”在全球蔓延。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安全被视作一种“稀缺资源”,多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追求提升武力以确保自身安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刺激欧洲地缘政治意识“觉醒”,欧盟《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针》、德国首份《国家安全战略》、英国新版国防战略文件等一系列战略文件,无不重新强调军事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则是中东国家2023年军费开支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其二,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硬实力”重要性更加凸显。军事实力是美国霸权地位的核心支撑之一。为维护全球霸主地位,美国在持续增加本国军事投入的同时,也开始竭力武装盟友,以达到“1+1>2”的效果。美国将“2%”的军费开支目标下沉到北约欧洲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关键盟友身上,并强化与盟伴的军事合作,加大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技术的转让和扩散力度。
其三,阵营对抗风险上升,冷战思维死灰复燃。受俄乌冲突刺激,北约重整旗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竭力展现“团结”一致对俄。与此同时,美国大肆宣扬“民主对抗威权”叙事,着力渲染“中国威胁”,趁势在亚太地区推行集团政治、挑动阵营对抗。美国推进所谓“印太战略”,拼凑多个“小圈子”“小多边”机制,将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引入亚太。在冷战思维作用下,一些国家追求自身绝对安全,导致国家间猜疑大于信任、竞争大于合作、对抗大于对话。
目前看来,“2%现象”仍在蔓延,全球军费开支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俄乌、巴以两场冲突延宕,相关国家对武器装备、弹药的需求空前增加。另外,受大国竞争、阵营对抗驱使,美国及其盟友还将继续砸重金提升军事实力,核力量、先进武器装备、新兴关键技术等正成为重点投入领域。
美国及其盟友盲目追求军费增长,非但不能保安全促发展,反而会加剧安全和发展困境。首先,“强武力”“秀肌肉”不能平息争端冲突,只会火上浇油。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加速扩军、扩员,与俄罗斯形成空前对峙。两年过去,冲突没有结束,局势依然紧张。北约同俄展开“核斗法”,国际社会对于核战的担忧再次上升。通常,全球军备快速扩张的时期也是战乱冲突频发的时期。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共记录了183起地区和地方冲突,创近30年之最。
其次,盲目军备扩张或激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加剧全球安全困境。军备控制和竞赛的态势是衡量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晴雨表”。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国际军控取得重大进展。而近几年,美俄相继退出若干重要军控条约,不断拔除限制军备竞赛的“护栏”,大国军备竞赛势头回升。受此刺激,多国安全焦虑加剧,转而诉诸扩张军备,被进一步卷入安全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最后,安全与发展的天平持续失衡,拖累本国乃至全球发展事业。一国维持军费开支快速增长,很多时候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领域投入为代价。欧盟2023年GDP增速仅为0.4%,与其军费开支增长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联邦2023年可支配预算的62%用于军事化项目,只有不到一半的预算留给医疗保健、住房、营养援助、教育等国内事项。同样,国际社会对军备竞赛投入越多,对可持续发展、减贫、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事务投入相对就越少。
实践证明,一味追求军备扩张以实现自身绝对安全,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有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真正破解安全困境,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