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7月12日,非法无效的“南海仲裁案”裁决出炉已有8年。菲律宾依然做着所谓“裁决胜利者”的迷梦,陷溺于“以裁决为前提和基础处理南海问题”的错觉当中,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和冲击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2016年至今,菲律宾以及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每逢此时就会颇显亢奋,在政治外交和国际舆论层面动作连连。它们种种急不可耐的喧嚣与躁动,无一例外地打着所谓“国际法”旗号。那些鼓吹“裁决有效”的官方声明也好,披着“学术外衣”的政治作秀也罢,无一例外地试图在南海叙事中注入谎言以掩盖历史和法律事实,拉高“中国威胁论”调门以诓骗国际认知,翻炒“南海仲裁案”以束缚中国手脚。
就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而言,中国的能力与日俱增,意志坚如磐石。菲律宾招致的反制和付出的代价充分证明,幻想在南海问题上通过综合施压逼迫中国接受一个毫无公平正义和任何合法性可言的单方面解决方案,逼迫中国在维护自身领土主权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逐步确立了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所有权和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但从未借南海之便、国力之盛威胁周边地区发展。近代一个多世纪带给中国的是领土主权被肆意侵犯的历史记忆,带着这样的记忆强起来的中国从未“以大欺小”,但也绝不会让菲律宾以“以小讹大”的方式将这种记忆在南海局部重演。
真相可以破解一切臆造出来的虚幻。无论是确立菲律宾领土范围的国际条约,还是1997年之前的菲律宾本国宪法,均未将南沙岛礁及黄岩岛纳入菲律宾版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菲律宾盟友的美国,通过外交函询、申请测量、通报航行飞越计划等方式,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同期美国出版的地图和书籍等,如1961年版《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辞典》、1963年版《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1年版《世界各国区划百科全书》,均确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昭昭青史仍在,凿凿铁证如山,一纸裁决合法化不了菲律宾在南海的非法所得,反而更加暴露出菲律宾贼喊捉贼的流氓逻辑。菲律宾拿仲裁裁决背书,挟域外国家自重,频频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美国对菲律宾拱火递刀甚至“手把手”地教,这才是南海局势阶段性升温的症结所在。
菲美不断炒作仲裁裁决,恰恰说明当初“南海仲裁案”是由美国鼓动操纵、菲律宾挑头、仲裁庭予以配合的一个“局”。仲裁裁决中那些关于条约解释、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等方面的众多谬误备受质疑和批评,笔者不再赘述。除此之外,“南海仲裁案”还有很多违背常理之处,让人们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现四个大字——“政治闹剧”。
比如,有仲裁员在南海案中就关键问题所持的看法,与其本人长期坚持的学术观点竟然完全相反。这种“反转”恐怕不能单纯地从学术视角来理解,这种在国际司法与仲裁机构中毫无征兆甚至不顾个人学术操守的“自我否定”,足以让国际社会看清仲裁庭的公正性到底有几何。
再如,针对菲律宾提出的海洋环境保护相关诉由,仲裁庭指定的3位专家短短17天就针对“南海海洋环境评估”这样一个需要大量科学支撑的复杂问题,仓促拿出一份可靠性、科学性存疑的所谓“专家报告”。仲裁庭甚至没有按照国际司法与仲裁机构的惯常做法进行质询审查,就直接采信并赋予报告重大“证明价值”。
又如,菲律宾所请的澳大利亚籍专家证人曾撰文指出南沙群岛至少存在十多个“完全意义”上的岛屿。但在仲裁庭听证时,该专家证人却反口称南沙群岛没有一个岛礁可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不平的举动是弄脏水流,不公的判决则是败坏水源。非法仲裁裁决不会对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利主张产生任何实质影响,但其挤压当事国通过谈判磋商解决争议的政治空间,干扰海上合作、危机管控和规则构建,动摇缔约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在实践中不会被滥用的信心。对此,正本清源任重道远,但也行则必至,有关南海的历史和法律真相只会越辩越明。(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