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作出对外开放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这对中国过去四十多年非凡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这种新思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开始将自己视为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新思路是与世界,尤其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先进经济体进行比较。
如今,中国在向内转吗?如果是的话,这将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发生了巨大转变,与1978年的里程碑式决定背道而驰。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这种转变吗?美国在向内转,但中国肯定没有。
自2016年以来,美国不再将中国视为伙伴,而是将其视为对自身全球霸权地位的严重威胁。作为回应,美国试图系统性地将中国排除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之外,并不遗余力地说服并要求其在欧盟和东亚的盟友也采取同样的行动。结果是,单一全球经济的理念被严重削弱,全球经济变得日益分裂和支离破碎。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转变是对中国非凡经济转型的一种致敬。现在,美国的格言可能变成“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那就排斥他们”。华盛顿破坏世贸组织的决心正是这一举动的一部分。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正在向内转,并寻求分裂世界、排斥中国。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就是这种荒谬做法的典型例子。它已经威胁到美国对气候变化目标的承诺。欧盟也在走同样的道路,宣布了类似的关税措施,但力度相对较小。
中国一个可能的回应方式是采取类似做法,从而导致报复性措施的恶性循环,威胁到全球经济。中国将贸易视为自身和全球经济福祉的关键,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和合作共赢。中国致力于全球竞争与合作,而不是保护主义。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高于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依然强劲,它不太可能追随美国或欧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中国的外向心态还有另一个层面,在过去10年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目前最大的单一外部市场是东盟,东盟从中国的进口量超过欧盟和美国。更广泛地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迅速增长,过去10年间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了这一趋势。因此,鉴于发展中世界日益重要,中国的对外影响力和承诺不能仅以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来衡量。发展中世界很可能在中国的整体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发展中世界不会取代美国和欧盟在中国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因为它们各自占据着不同的位置。作为一个越来越高端化的经济体,中国需要与美国和欧洲开展贸易,中国需要美欧的高端产品。尽管中国越来越重视创新,但无法满足自身的所有需求。全球分工是高端生产的一个固有方面,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对荷兰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依赖就是例证。中国还需要西方的高端产品,因为它需要将自己的产品与之进行比较,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对与美欧“脱钩”毫无兴趣。
中国的未来愿景不是一个分裂的世界。相反,它致力于一个世界和一个全球经济。这将为其自身发展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条件。尽管华盛顿的态度日益分裂,但中国将继续推动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秩序。遗憾的是,前景看起来会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例如,美国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此,中国必须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在与欧盟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争端中,双方可能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即更便宜、更优质的中国电动汽车能以合理的关税进入欧盟市场,欧洲汽车制造商能继续进入中国市场,而欧洲汽车工业也能合理完整地生存下去。(作者是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