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024-07-23 11:23:26 来源:环球时报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对此次全会,为什么全党和全国人民“翘首以盼”?为什么能引起“举世瞩目”?因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和世界,都在等待着对一个“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历史性回答:中国将走向哪里?中国的改革开放会不会继续下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多次提出,答案并不难猜。现在,中国再次亮明态度。按照这个方向,中国人民将把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付诸实践,世界也将由此进一步获知和厘清中国的未来走向。
一、郑重宣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标题中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组,一个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命题对中国和世界最关心的问题,作出了郑重的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就一直在中国大地上奔腾不息。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态势和特点,但历史的规律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能停止,也不会停止。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始终呼唤、推动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化。
改革开放的成就国人共享,世界共知。但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完成了吗?党和人民的共同答案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全会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主题,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全会通过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
全会还明确到2035年要达到的改革总目标,并且明确规定,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人民愿听改革之声。在全会的公报中,就出现了50余次“改革”一词。而《决定》聚焦七个方面改革,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多个层面。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这既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续”和“新”辩证统一的历史新篇章。
不同时期的改革有不同的内容和切入点。如何认识和评估,往往会“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总体态势上,改革如奔涌的浪潮,蓄势待发和冲击巅峰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改什么,不改什么,往哪里改?怎么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从《决定》全文中,我们可以真实掂量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和分量。随着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也将更清晰地昭示天下,并由实践作出更加准确的检验。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保障
现代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世界各国都以不同方式卷入其中的世界潮流。同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现代化的内容、道路和速度也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就确定了分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后又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渐次展开和深入推进。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作出未来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进程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一步步得到实现。
现代化的进程在一步步推进,改革开放也需要一步步深入。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环境和任务,每一个阶段的改革也必然展示出新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讨论稿)》的说明中指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确定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这个以时间为轴的改革目标,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完全同步。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七个“聚焦”,都是围绕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展开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必须贯彻的六个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些原则,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也是契合的。这些原则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划定了界限。
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也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新的前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有多大,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也就会有多大。这为新征程上的中国改革开放打上了特殊印记。中国人民期盼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也期盼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进一步成为身边的现实。
三、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改革与开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改革的同时,中国对世界的大门也逐渐打开。对外开放,像改革一样,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基本国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显著特征。
实行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人并没有因为打开国门而引来洪水猛兽,恰恰相反,引来的是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急需的资金和现代化的观念。至于不时飞来的苍蝇蚊子,也遭到钢丝网的坚决拦截。从总体上全面评估,对外开放,给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和无数的机会。从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对外开放,大批学子出国留学根本没有可能,普通老百姓出国旅游更属天方夜谭。
4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时代,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国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十大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声音甚嚣尘上,中国的国际环境受到冲击,对外开放面临新挑战。已经打开的国门要不要重新关上?会不会重新关上?各方高度关注中国如何应对各种“脱钩”之说。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回答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这就是说,对外开放仍然是基本国策,中国要继续坚持下去。这是坚定的意志,也是明智的抉择。中国人民拥护,世界也会欢迎。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改革开放要达到的目的,是赶上时代。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在某些方面赶上了时代,在某些方面开始引领时代,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中国落后时,需要外部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中国发展起来了,仍然需要外部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即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在世界上单打独斗,包揽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等的全部发展。同样地,世界没有中国,其后果也是难以想象。
所以,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既包括把改革进行到底,也包括把开放进行到底。
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改革开放与国家安全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统筹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的关系。在继续对外开放的同时,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中国的对外开放,当然不是单方面、单方向的。中国需要读懂世界,世界也需要读懂中国。双方相向而行,互利共赢,才能为世界带来更大的利益。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对此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十字路口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坚强的意志和科学的态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对外开放与各种风险的关系,是一道复杂的难题。中国一直在不断地解析这道难题。中国与外部世界,都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最根本的,是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看问题。中国人民深知,中国永远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的大道。中国负有为世界文明作贡献的责任,同时也要始终与世界文明共同进步。世界也是如此,如果缺了中华文明,人类文明将残缺不全,失去其应有的光芒。(作者是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