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宋微:中非合作有力回击“债务陷阱论”

2024-08-24 09:09:41       来源:环球时报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近日,多家非洲媒体发文回顾双边合作发展历程与丰硕成果,期待能够借由这次加强中非友好团结的盛会,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共谋发展新篇章。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真心欢迎。但同时,一些西方媒体又在试图炒作中国对非“债务陷阱论”,对中国和中非关系进行污名化攻击。需要明确的是,事实真相是掩盖不住的,中国发展融资促进了非洲的减贫和发展,同时中国愿意在非洲陷入债务困境时帮助其探索解决方案。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在过去的24年间,中国通过援助、投资和贸易“三驾马车”,同非洲共商合作,实实在在拉动了非洲的现代化进程,也赢得了非洲伙伴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中国通过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帮助非洲建设大批医院、学校等民用设施,同时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也积极为非洲国家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支持。例如中国融资支持的尼日利亚阿卡铁路是该国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标准轨铁路,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国融资支持的毛里求斯拉姆古兰爵士国际机场扩建项目提高了旅客接待能力,构建了从亚洲通往非洲的空中交通枢纽。中非发展基金对非洲融资总额已超过66亿美元,涉及39个非洲国家,同时促成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总金额达到310亿美元以上。此外,中国政策性金融还支持非洲民生事业的改善。例如,中国融资支持的喀麦隆雅温得市萨纳加饮用水处理厂项目帮助当地解决了水资源不足问题;塞内加尔乡村井水项目缓解了当地缺水问题;中非发展基金为马里的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支持,缓解该地区药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较之于中非积极展开友好合作,美国等西方国家才是非洲陷入债务困境的始作俑者。回溯历史,美国是非洲奴隶贸易的受益者,欧洲是非洲的殖民者。几个世纪的掠夺与剥削破坏了非洲的本土结构,埋下了种族冲突与贫困落后的种子。尽管二战后非洲国家相继实现了独立,但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西方国家的控制和盘剥。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出,造成非洲贫困的根源是非洲宏观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因此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非洲提供了一系列以宏观经济改革为条件的贷款,由此导致非洲陷入了长期的动乱,非洲不但没有实现发展,反而还出现了倒退。特别是近年来,西方国家过早将非洲推向全球资本市场,由此导致非洲国家过度举债,也造成目前非洲的外债比例极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2023年国际债务统计数据显示,商业债券和多边债务占非洲外债总额的66%,中非双边债务仅占外债总额的11%。其中非洲国家2013—2019年发行的十年期欧洲债券息票率为4%—10%,长期债券较少,在较高利率和还款期限短的双重影响下,第一个偿债高峰在2023—2025年到来,可以说美国等西方国家直接将非洲推进了“债务陷阱”。根据非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在有债务可持续性评估数据的38个非洲国家中,13个国家面临债务困境的高风险,6个国家已经陷入债务困境。


尽管不是非洲国家的主要债权方,中国仍积极参与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处置,以发展促进债务问题的最终解决。在G20缓债倡议的多边框架下,中国积极参与了对赞比亚等国的个案债务处理,以平等协商的形式,帮助相关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决不以逼债为由寻求任何私利,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债务处置上的本质区别。同时,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已经免除了17个非洲国家截至2021年底对华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然而必须承认,债务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靠“发展”,只有帮助非洲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才能从根本上将非洲国家拉出债务困境。当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多项指标在非洲进展缓慢。截至2023年底,除气候行动目标以及负责任消费和生产目标在超过半数的非洲国家取得进展外,其余15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中指出,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问题。基于此,中国将继续帮助非洲解决发展难题。


中国从来不是非洲债务的主要债权方,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向非洲提供了一揽子的援助举措,进行了无私的支持。无论是“十大合作计划”,还是“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也由此为非洲的减贫和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