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王强:“铸剑为犁”彰显中国和合理念

2024-12-24 11:07:50       来源:环球时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邃的和平追求,中华文化蕴含丰富厚重的和平思想,中国人民历来秉承美好真挚的和平愿望,几千年来一直是“铸剑为犁”的典范。

“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这句话表达人们愿意放下武器追求和平的愿望,警示人类不要再次把战争带来,保护和平才是真正应该去做的事。火药最早由中国人发明,却用于做爆竹敬神,而不像欧洲人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向世界证明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发展更安全的世界,而非加害于人。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的火药却没被用于战争?这根源于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追求和平是中国人民的持久夙愿。《孙子兵法》首句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睦邻友邦”“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和战乱之苦,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决不会把自己经受过的悲惨遭遇强加于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从未侵占过别人的一寸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中国由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更不是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这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中国军队的强大,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赋予人民军队神圣职责和使命。我军不仅为维护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

“共同命运”国际维和实兵演习、“共同使命”维和特派团指挥所联合推演、“共同愿景”维和国际论坛,中国成为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大洋洲到中南美洲,中国军队连续16年派出46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积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在救灾纾困的第一线,在捍卫和平的最前沿,在许多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件中,都活跃着中国军队的身影。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记录最好的大国,也是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本身就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说过,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安全。中国军队走向世界,带来的是安全而不是威胁,是机遇而不是挑战。先哲老子所讲的“大邦者,下流也”,就是针对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无休止的利益争端和暴力冲突,要求大国有谦下不争之德,而不是如当今世界的一些大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新时代以来,中国军队忠实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念,既寻求自身安全又倡导共同安全,推动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与周边国家建立防务安全磋商机制,与各方携手应对各类国际和地区安全挑战。中国军队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方面,承担着更加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军队永远是和平之师、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将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贡献。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没有止战的追求,能战就会演化为穷兵黩武和对外侵略,而没有能战的实力,止战就只能是一厢情愿。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威胁人类安全、生存、发展的挑战复杂而严峻。对可能发生的战争风险要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塑造态势、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把备战与止战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随时准备打仗,立足现有条件打仗,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有力慑止战争,坚决打赢战争。(作者是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