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争辩中的"九二共识",原则与弹性
2018-12-07 09:40:48 来源:联合早报网
泛蓝阵营在最近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获得压倒性胜利后,两岸议题纷纷出笼,总统蔡英文则表示两岸政策属于中央职权。台北市长柯文哲抛出12月20日举办“沪台双城论坛”;国民党高雄市长当选人韩国瑜拟设“两岸工作小组”,主张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经济交流基础。蓝营县市也纷纷表态跟进。韩国瑜是否应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邀请,登陆参与厦门两岸企业家峰会,台中市长当选人卢秀燕力促中央配合抢救东亚青年运动会,皆备受关注。“九二共识”一词在网络查询率更是一时火红。
此次地方选举中,国民党因民进党中央执政绩效不佳及“韩国瑜现象”外溢效应产生,选赢15个县市,并出现压倒性胜利,民进党惨败仅剩六席。地方选举原本仅是涉及单纯地方治理层次,但仍出现统独与国家认同争纷;且10项公投议案也涉及对外关系与两岸关系,前者如对日核灾区食品进口案,后者如东奥运动会台湾正名案,地方治理扯上高度敏感政治议题。未来泛蓝执政县市皆可能与大陆建立两岸公共平台,地方的两岸实际交流可能凌驾中央两岸政策,形成“泛蓝地方包围泛绿中央”的态势。
这可能引起泛绿执政县市反弹,民进党执政的桃园市长郑文灿即提出,两岸交流不应有蓝绿差别及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而泛蓝执政县市长也表示,发展大陆市场固然极为重要,但过度讲“九二共识”反变成“政治议题”,造成“政治凌驾经济”纷争;也提出未必会成立“两岸工作小组”,因为若这么做,是否也要针对各国分别成立小组呢?看来两岸城市交流,民进党地方执政希望大陆不要有差别待遇,国民党内部也有声音认为不宜过于凸显“九二共识”,避免过度政治化。
首先,地方选举过程证明,打“中国牌”、掀起国家认同与统独争论,效益不大。例如民进党籍总统府秘书长陈菊在台北市长候选人造势场合上指出“九二无共识”,蔡英文提出守护民主价值与国家主权,并未起到动员选举造势作用。韩国瑜提出“九二共识”是“一中各表”,前总统马英九提出“不排斥统一”,在选举中也未起涟漪。东奥公投台湾正名运动案,被视为推动具有台独意涵政策,大打台独擦边球,最后结果是反对票大于同意票。民众期许两岸和平稳定拼经济的愿望,高于台湾政治图腾重视,从而避免两岸关系陷入冲突。
其次,承认“九二共识”发展经济的工具理性产生。韩国瑜承认“一中各表、九二共识”,运用“九二共识”进行两岸经济交流,不希望民进党政府对陆客来台、高雄招商进行杯葛,认为“九二共识”是两岸交流原则,也相信不会被大陆当局所牵制。行政院长赖清德表示,运用“九二共识”与大陆交流为县市长的权责,这些新当选市长皆经由民主程序而获民众支持,行政院只能尊重;台中市长当选人卢秀燕、南投县长林明溱皆表态以“九二共识”拼经济。事实上,韩国瑜经贸政策“货出人进、高雄大发财”“让高雄向海外辐射发展,条条道路通赚钱”,能否形成利基,即奠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
最后,若大陆当局仍坚持必须国民党表态“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原则”,这将压缩国民党“一中各表”表述空间,不利于国民党政治竞争。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提出不能公开且对陆方说“一中各表”,从大陆当局角度来说,就是无法承认“一中各表”,连“默认”也不是,充其量只能是表示“缄默”。国民党若无法公开表示“一中各表”,呈现出自我限缩及克制,也会被绿营及选民攻击为自我矮化。国民党虽认同“九二共识”,但与大陆当局在内涵上仍有差异,前者偏重“一中各表”、后者强调“一中原则”之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泛蓝、非泛绿的中间选民有转为承认“九二共识”的迹象,两岸关系发展趋向“地方化”“国民党化”趋势。这可能引发台独基本教义派的危机意识,从而强化深蓝与深绿阵营的对峙与冲突,激化公民社会中统独争论与国家认同分歧。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呈现不对称依赖关系,也可能导致部分公民的危机意识与不安全感应运而生,太阳花学生反服贸运动即是明证。如何避免随着经济融合所引发的政治不安全感,亟待国民党运用政治智慧化解,也要大陆当局在“九二共识”的内涵界定上多些弹性及包容。
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呈现“先经后政”的渐进主义式特征,却面临“政经两元对立”的困境。台湾民众固然期待经济增长,却不希望两岸融合及政治统合速度太快。两岸关系发展太紧密,当进入深水区时,不仅会强化泛绿民众的危机意识,也会导致美国疑虑,冲击美台合作及印太战略中台湾角色设定。若国民党在2020年总统大选选择运用“九二共识”这张牌,应先尝试化解2016年大选时民众之疑虑。(作者是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