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东亚系列峰会看中美影响力变化
2019-11-12 09:28:59 来源:联合早报
在泰国举行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今年不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身影,连副总统彭斯也没有与会。在东盟-美国峰会上,美方代表是刚刚上任的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甚至不是国务卿蓬佩奥。
也许,特朗普和彭斯是为了国内事务(应对大选和面对弹劾)而缺席,但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忽略东盟东亚区域。在此之前的日本新天皇即位庆典上,美方嘉宾也只是部长级的华裔赵小兰。这容易让人联想,美国对日本都不重视,怎么会青睐东盟呢。
美国退出包括日本和东盟多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于抛弃了奥巴马时代的地缘政治(亚太再平衡)和地缘经济战略。美国追求的是赤裸裸的利益至上,即以贸易战和索要安保费为手段的“美国优先”。日本、韩国、北约、欧盟、加拿大等都被特朗普政府“勒索”,美国和传统盟友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糟糕。美国忽略东亚系列峰会,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国忽略盟国成常态,日本和东盟也学会了适应。对此,德国之声中文网揶揄美国放了东盟“鸽子”;美联社则直言白宫“前三把手”的缺席,让印度、日本特别是中国领导人“留下了可以填补的真空”。被忽略的东盟各国也还以颜色。
在“东盟-美国峰会”上,奥布莱恩宣读了特朗普的亲笔信,邀请东盟领导人参加来年初的“特别峰会”。不过,除了东道主泰国,以及越南和老挝的国家领导人参加会晤,东盟其他七国派出的是外交部长。简言之,东盟多国以级别对等的方式,在会场公开回应美国的轻视。
以往东亚系列峰会,是美国挑起反华议题的重要场所。如今,中国和东盟以及日本、澳洲、韩国、印度、新西兰的关系融洽很多。经过七年艰难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虽然印度没有谈成,包括15国的RCEP依然堪称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RCEP呼之欲出,也隐喻着中美影响力的变化。
RCEP虽由东盟主导,但中国加力推进,相对于美国主导的TPP,日本和东盟的TPP成员对RCEP并不积极。一方面是TPP自贸水平更高,另一方面是加入美国主导的TPP,更符合日本和相关东盟国家的愿景。更要者,日本必须借力美国来制衡中国;东盟对中国战略影响力还心存疑虑,尤其在南海岛屿主权存在争议的情况下。
美国退出TPP,日本虽然主导推进缩小版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简称CPTPP),但号称“全面进展”的TPP,在区域影响力方面大幅缩水。在此情势下,RCEP也开始重新获得日本和东盟各国的重视。16国的RCEP和12国的TPP相比,整体实力更胜一筹,虽然RCEP在自贸水平上略低一些。
由于中国、印度、韩国等加入其中,RCEP的区域一体化范围也从亚太扩展到印太,即使印度最后退出,RCEP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也不亚于被美国摧毁的TPP。TPP的解构和RCEP的建构,凸显美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破坏者,中国则是建设者。
经过中美贸易战叠加科技战的博弈,中美两国已成世界公认的“唯二”强国。在美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象征的同时,也将中国拱为全球化的维护者和多边主义的引领者。因而,本次美国“前三把手”缺席东亚系列峰会和RCEP的谈判成果,凸显中美两国在东盟和东亚地区的此涨彼伏。
中国影响力在提升,美国影响力在下降。中美两强的进退拉锯之中,也凸显广义上的东亚地区发生的战略性变化。虽然美国在东亚地区依然拥有无可比拟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日本、澳洲、韩国和美国的东盟盟国依然将美国视为盟主,期望强化对美同盟关系。
现实很残酷,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还是追求“美国优先”,对同盟责任也开始庸俗化和功利化。美国不断的“退群”,更彰显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愿也无力承担更多的地区和全球责任。这固然和特朗普的政治个性相关,但根本原因还是美国长期积累的内外矛盾,使其不得不内政优先和外部“退群”+“讨债”。
为了安抚亚太盟友,美国画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地缘政治圈——将亚太扩展到印太。然而,美国“前三把手”缺席东亚系列峰会,很难证明美国重视东亚和东盟地区。所谓“印太战略”也成了美国给的“画饼”。
中日关系改善,东盟在中美两强之间不再选边以及RCEP的谈判成果,凸显中美区域影响力此长彼消的新变化。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