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日前联合推出“蓝点网络”计划,声称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全球公认”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则和标准,以促进“印太”地区透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这一计划旨在对抗“低质量、使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的基建项目。这番表态明确无误地向世人表明,美国又试图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流的“印太”地区制造新的对抗。
笔者近年来出席了澳大利亚和美国一些高校或研究机构不少有关南太地区议题的研讨会,并在太平洋岛国进行了数年田野调查,深感美澳等国政治精英对南太地区的企望和政策规划已远远背离太平洋岛国政治、社会精英以及基层民众的诉求。
太平洋岛国近年来与美澳等西方国家“渐行渐远”,说明西方国家以一己之利为中心为其他国家“度身定制”的政治、经济规则,不仅背离相关国家利益,更违背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大势。“蓝点网络”计划无论宗旨、内容还是规则,均根本性背离太平洋岛国人民的政治、经济诉求和实际利益,势难在南太地区落地施行。
首先,西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优势并不明显,技术上也谈不上先进。例如,瓦努阿图的国际会议中心大厦由中企承建,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大跨度无梁柱设计,不仅在建筑技术上满足了甲方要求,建筑质量也受到当地政府、民众赞扬,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和景点。再如巴布亚新几亚举办APEC首脑会议的国际会议中心,也是由中国企业承担升级改造的工程,短短四个月即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在功能、美观、会议效果等方面,都获得巴新政府和2018年APEC组委会的高度赞赏。
其次,西方国家提供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费用奇高,通常是中企造价的2倍至3倍,建设周期更是漫长。世界银行曾对各国企业在南太地区的基建项目进行对比评估,认为中企质量不错,效率更高,是唯一能够全部按期完工并保质保量的乙方。因此,优先与中国企业合作是世行许多官员心照不宣的“准则”。萨摩亚、瓦努阿图和汤加等国议员、教育部官员和教师也多次指出,如果坐等西方国家援建议会大楼和学校教学楼,议员和孩子们过去10年间就只能在大树底下商议国是和学习文化了。
再次,西方国家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消费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企业产品无疑会加剧碳排放和全球升温。更重要的是,美澳等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不作为甚至“逆操作”,对可能致使岛国遭受“灭顶之灾”的轻慢态度,引起岛国政府和民众广泛不满,致使西方基建项目难以成为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心目中的首选。在岛国田野时,笔者时常听到岛国官员和民众抱怨说自己的家园快被淹没了,美澳却说气候变化是个“伪命题”,是岛国向西方发达国家讹取钱财的借口。
最后,美欧等西方国家口中的“南太大家庭”理念,同样不为岛国政府和民众认可与接受。在美澳等国开会时,每当一些西方领导人和学者借这一概念大打“亲情牌”时,总会有岛国政治人士或学者回击说:“岛国不是孩子,我们不需要爹妈(澳大利亚常自诩为岛国之父,新西兰自诩为母)教我们行为规则”。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在内阁和国会辩论是否与中国建交时曾激动地说,“与中国建交吧,是中国让斐济勇于对西方制裁说不”。当澳大利亚政府高官批评中国在岛国的基建项目是“白象工程(意即大而无用)”时,萨摩亚、汤加等国媒体齐声反驳:“我们不是白象,我们知道谁是真正的朋友”。
在南太岛国生活了20多年的英国学者、南太平洋大学高级讲师苔丝·凯恩在学术演讲中一再指出,如果不能尊重岛国人民的利益诉求,任何强化美澳等西方国家在南太地区霸权的战略和措施都不会有实际效果。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值得美澳等西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者深思。(作者是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