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沈丁立:美国对华政策仍具有可塑性

2019-12-16 09:44:44       来源:环球时报

中美关系正处在重大调整之中。当前美国主流对美国面临的内忧外患正深感不安,各界精英正在深挖原因。美国方面很多人认识到,美国相对衰退历时已久,一时积重难返。然而,美方没有知难而上,从自身体制改革与创新方面去挖潜,却把目光投向海外。


美国声称,国际上有一些“崛起的新势力”在叫板美国。进入本世纪以来,先是有跨国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本土发动空前袭击,一度导致美国战略重心调整。除了恐怖势力,美国还紧盯另一个老牌前超级大国的继承国,尤其认为后者对原先那个超级大国的另两个加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是在搅动美国和西方试图填补的欧亚势力真空。此外,朝核与伊核这两个美国长期的心头之患仍在不断发酵,再加上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崛起,美国一时乱了方寸,战略重点不知如何安置。


进入新世纪大约20年后,在“世纪反恐”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在对于如何划分当前“敌友”的问题上,美国部分精英似乎趋近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降低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暂缓与朝鲜摊牌,继续针对俄罗斯但同时把注意力更多投向中国。在他们看来,正是中国崛起造成了美国的衰退,正是所谓中国的“不公平”发展,造成美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失去对世界独一无二的领导权。


这种观点,至少在当前的白宫内部是占了上风。于是有人认为,美国转向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已成美国国家共识,甚至在美国舆论场上浮现出一股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的悲观论调。


真是这样吗?


首先,白宫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确实,美国精英中的“厌中”情绪在增加,但有识之士也认识到目前需要追求的目标是与中国“公平地”分享共同利益。中美各自的根本利益并非水火不容。美国奉行的单边外交确实有孤芳自赏的孤立主义倾向,但并非放弃其实用主义传统。虽然当前这届美国政府不断“退群”,但也并未放弃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平台。过去几年,美国政府相当重视通过联合国大会等契机向世界阐述其世界观和国际观,这种重视甚至超过历届前任。


其次,美国真是要放弃全球自由贸易吗?恐怕也不是。美方现在的说法,是要对抗其他一些国家利用自由贸易之名而行选择性自由贸易之实。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各成员承诺分别以各自最低关税对待其他成员方。但美方觉得有些成员尽管用同一最低进口关税对待其他成员,但进口税率仍比美国水平以及美国期待的要求来得过高。鉴于过去通过谈判来平衡各国公平通贸的效率较低,本届美国政府便以突破多边谈判以及寻求平台仲裁的方式,试图通过强行施压以期最快速度获取他方让步。


按照美方逻辑,它是以突破多边的方式来寻求多边本应达到的效果。但这种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大都表现为对其他国家的蛮横甚至霸凌,“突破多边”变成了简单粗暴的“破坏多边”,越来越向害人害己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倒退。很多时候,美方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还被用来满足美国国内政治的一时之需,结果就更走了样变了形。


但在此过程中,美国对华接触必然是已经“失败”、美国必然是固化其强硬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必然是奔“脱钩”而去吗?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决非绝对的是或不是,而是有赖于中美未来如何继续相互调适与塑造。一方面,中美关系的未来确实有可能加剧对峙,双边摩擦可能蔓延至更多领域。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也可能各自调适,双方也都可能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从而扩大共同面,把合作双赢的“蛋糕”切分得更加合理。


仍以自由贸易为例。通过深化全球化走国际合作道路,已是中国的举国共识。即使目前处在与美国的深度博弈,但如何深化全球化,如何谋取合理利益,如何照顾自身与各国不同国情,都是中国方面持续谋划和积极探索的大局。尤其在促进多边机制的方向上,中国仍在深入挖潜,在已经提供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国际公共品的基础上,还在继续努力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伙伴”(RCEP)等深度自贸协定。根据我国逐步增长的能力,我国在坚持世界贸易组织的自贸原则与普遍实践的同时,适度在本地区推行更为升级的自贸,并为未来继续升级培育新的能力。


因此,为了实现中美贸易的“自由”与“公平”,这两个大国并非必定要针锋相对、你死我活。从过去几十年发展历程看,中美关系的整体始终是一个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实现彼此间利益更为公平分配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中美任何一方都可能感觉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但这并不必然导致激烈的冲突和对抗。提出问题,弄清矛盾,分析原因,努力协调,升级合作,做大局面,进而达成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就是目前中美之间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是接下来两国间可能发生的事情。


由此观之,要说美国的对华关系已经定局,显然不符合事实。这不仅低估了中方塑造中美关系再平衡的意识和能力,也低估了美国国内通过辩论与实践避免走极端的传统与能力。中美关系仍在新阶段的深度平衡中,我们切不要低估了两国都具有彼此重塑自我与对方的卓越能力。(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