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笪志刚:日本对华思维“感染”消极因素

2020-05-13 09:26:15       来源:环球时报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合作和抗疫守望相助方面,中日两国从政界到经济界,从企业到民间的多层次互动,深化了官产学研各界的热情与合作。与此同时,肆虐的疫情也暴露出中日在制度、经济实力、产业安全、国际平衡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认知、诉求与做法,促使日本在适应疫情常态化走势和中美博弈加大背景下,不断修正对华合作战略,其中既有与时俱进的合理思维,也伴生潜滋暗长的消极因素,其中有三大变化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是收缩对华外向化布局,鼓励产业安全的内向回归。疫情让日本政府及经济界开始认识到,在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经济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开始重新审视过分依赖对华产业格局的利弊。主张尽快收缩外向型布局,有序放慢对华开放节奏的声音加大。所不同的是有些已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决策中,有些还在路上。日本首相安倍在今年3月的未来投资战略会上,就释放了希望具有高新技术和专利的企业回流国内的信号,4月日本政府还专门安排了支持在华企业回迁国内的2200亿日元预算。疫情下,欧美日同声唱起“经济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的悲歌也是显而易见的撤资暗示。虽然政府不能完全决定在华日企的意愿,但素以“企业护航船队”著称的日本政府总是有让企业跟着走的各种办法。


二是重塑保守性区域协调,确立本国优先的经贸合作。强化区域协调一直是日本推进国际化,坚持多边化,扩大自由贸易区域的重要做法,日本也是亚太区域内提出开创性的区域通商合作设想最多的国家,已签署的CPTPP、正在推进的RCEP自不待言,中日韩FTA也有日本积极推动的影子。但疫情演变至今,日本出现了区域协调趋于保守,招商引资巩固产业安全,主张经贸利益本国优先的声音。最近爆出日本经济产业省希望通过吸引英特尔、台积电等入驻国内,进而吸引本国半导体核心和关键配件企业配套回流的信息,也验证了日本未来在对华区域开放与协调上,会强化防止尖端企业被收购和并购,加大填补国内产业空洞化,强化在华日企服务国内布局的保守姿态。当然,日本不会像美国那样直截了当地标榜本国优先主义,更不会放弃经营了几十年的在华布局,依然会继续推动RCEP及中日韩FTA,但在今后的对华通商谈判与合作中,增加有利于本国的前置条件是其对华战略的应有变化。


三是构建立体多元的投资模式,警惕对华合作的风险因素。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程表明,两国的友好与合作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机遇会一直伴随挑战,这也是客观判断日本对华战略的前提。疫情下围绕国际秩序、全球化格局、制度优势、实力较量、经济内循环等变量,既让日本看到了欧美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也让其洞察了中国影响力的不可阻挡。因此,与西方国家联手渲染“中国援助威胁论”、利用中美博弈间接展示武力,支持台湾“入世”等都折射出其内心的焦虑,也说明对华合作风险因素已引发日本战略层面的思考与警惕,将促使日本通过增加在东南亚、南亚等区域的投资,形成本国、在华与其他区域三位一体布局,为未来可能掀起的“去中国化”积淀路径。日本明白,自己无需充当出头的椽子,短期也做不到“去中国化”,静观其变,先从外围做起,或许是理性和现实的选择。(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