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祁昊天:美军针对亚太正加速转型

2020-06-13 08:23:41       来源:环球时报

6月11日,美国2021财年参议院版“国防授权法案”以绝对优势票数获得通过,主要针对中国的“太平洋威慑倡议”也正式获批,这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太平洋威慑倡议”的出现并不突然。在2020财年预算案中,国会就要求印太司令部对成立类似“欧洲威慑倡议”的方案进行调研并提交报告,该报告于今年4月提交,要求未来6年拨款200亿美元,从力量、结构、盟友、训练等方面细化针对中国相应军事部署。这一倡议的公开定位非常清楚,一是面对中国重获地区军事优势;二是加快印太地区战略地位超越欧洲进程,近年来美国一直有将欧洲第一调整为印太第一,或者说将俄罗斯第一调整为中国第一的想法,现在它想要在行动上更快一些。


现在参议院批准“太平洋威慑倡议”,表明美军转型加速正在切实推进。过去几年,虽然特朗普始终以扩军、增费为打造自己美国守护者形象的政治资本,但这一过程伴随两个问题,一是名义值之外的军费增速并没有宣传得那么夸张,甚至在近年已随着美国总体财政局面出现放缓和下降,如前三年在研发、采购、军事行动、人员开支所有重要方面都出现同比下降,2021财年军费天花板相比2020财年也被降低;二是特朗普治下的“强军”转型目标缺乏战略权衡和取舍,并未真正形成针对大国竞争的聚焦。这一度给我们留下了美军转型“花钱不少、方向不明”的印象,但“太平洋威慑倡议”的通过与最近美军一系列动作结合起来看,我们不应对美军的转型加速掉以轻心。


“太平洋威慑倡议”的内容如果逐步贯彻落实,将可能领先欧洲和中央司令部,成为首个主要战略方向上在战区级别实现美军作战思想和能力转型的尝试。该倡议包含了加强联合部队杀伤力、优化军力结构、强化盟友与伙伴军事关系、加强演习、试验和创新、提高后勤能力等内容。主要的经费会花在第一项,五年50亿美元的盘子应会得到保障,而其中的重点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防空反导能力以及支撑这二者的战场战区态势感知能力,也就是看得再远、再清楚些,站得更远些、打得更远些,面对对手打得更远更准的能力防得更好些。


与此同时,力量结构和部署方式的改变也会同时进行。分散灵活部署、小部队分组等都会成为目标,贴合美军整体的灵活力量部署思路和各军种对于攻防两端重集成网络、轻单一平台,重灵活到位、轻固定存在的转型。令自身在对手眼中“战略可预判、战术不可判”是前任防长马蒂斯2018年夏天针对新国防战略所强调的,最初应用场景是航母打击群的部署,尔后成为几乎所有军兵种和战区的调整方向,如近期美军撤走关岛常驻战略轰炸机队,而以新的部署周期和节奏进驻B-1B便是一例。


在美国财政状况不佳、新冠肺炎疫情雪上加霜的情况下,要落实“太平洋威慑倡议”,钱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过,被迫过“紧”日子有可能会倒逼改革聚焦,这种大战区一揽子战略方案出台会使未来的方向性更强。另外,如果参照“欧洲威慑倡议”的做法,“太平洋威慑倡议”还是在花钱问题上留了口子。“欧洲威慑倡议”近年每年开支40亿美元以上,但这笔钱并不占用基础军费,而是走海外应急行动账户,后者已成为国会近年打擦边球绕过预算上限“补贴”基础军费的常规选项。“太平洋威慑倡议”具体如何拨款未来几个月还要博弈、妥协和调整,但基本是2021年14亿美元上下,2022-2026年180亿美元上下的水平。而且这笔钱很可能会直接拨给海空军。


不过,即使美军针对亚太加速转型的意向性很明确,这一过程也面临着政党政治、军种政治、人才培养、装备体系建设等诸多挑战。即便在财政困局面前能出现倒逼式的聚焦加速,多项实验性军力转型方案的可行性依然都还是问题。(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