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通常会对其外交政策带来负面影响。原因不仅在于政府高层因为政党竞争分心,选举还会促使参选人把短期个人政治考量置于长期国家利益之上。谋求连任的现任总统须向选民证明,他在应对其他国家尤其竞争对手时足够强大、强硬,有决断力。他的选战对手恰恰相反,通常指责现任总统对美国的对手或竞争者软弱、忍让。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大量鹰派言论、标志性的美国强硬表态,甚至是美国国家行为的突然转弯。
不过,以此解释最近中美关系紧张的同时,也不应忽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即两国复杂、棘手的双边关系的历史轨迹。长话短说,就是美国未就中国快速崛起做好准备。美国的政治文化从来不适应与一个和自己体量相当的对手打交道。冷战结束后,得意洋洋的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满怀热情地拥抱“单极世界”思维方式。旧习惯很难改变,现如今,我们见证了美国因应全新的全球力量平衡进行自我调整的危险、痛苦和支离破碎的过程。新冠肺炎疫情给华盛顿造成沉重打击,与美国相比,中国应对疫情效率更高。美国公共卫生体系无法阻断病毒蔓延,但华盛顿必须要给国内外民众一个解释。于是,它把这个锅甩向中国,要求北京为疫情负责就好像是向已经起火的中美关系又浇上了一盆热油。
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在今年11月大选后,美国对华态度会发生重大转变?不幸的是,这不太可能会发生。如果拜登入主白宫,美国外交政策的语言和方式或许都会发生明显改变,但根本目标和预期不会。拜登或许更倾向于同北京达成战术上的休战,不愿秀出美国的军事肌肉,不愿拍打自己的胸脯对中国下最后通牒。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将更卖力地组建西方反华联盟,示好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与伙伴。同时,拜登还可能在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包括香港、新疆、西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一个强有力的美国总统才能修复同中国的关系,这样一位总统需要获得美国社会以及政治阶层的全力支持。但在拜登治下,美国在诸多问题上依然会处于分裂状态,这些裂痕将继续成为美国形成面向全球尤其对中国一致、连贯和长期战略的绊脚石。
一些俄罗斯人认为,中美持续对抗符合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利益,因为这一对抗将凸显莫斯科对北京的重要性,让中国更愿强化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持这种看法的人显然忽略了,俄中合作应该而且也确实有自身基础,而非建立在两国一同面对共同敌人之上。除此之外,中美持续对抗还会给俄罗斯带来军事、地缘政治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的风险——更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会让本已脆弱的俄罗斯经济再遭沉重打击,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也可能会让俄罗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卷入其中。与此同时,莫斯科无法成为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公正调解人”,因为现如今的美俄关系并不比美中关系好到哪里去。
面对中美对抗,人们会看到隧道尽头的亮光吗?我倾向于相信,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不应低估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的重要性。如果中国不再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火车头,美国会是第一个感受到痛楚的国家。如果美国突然崩溃,中国也将失去获益最丰的外国市场之一。这些现实最终将会战胜短视的政治算计和陈旧的意识形态偏执。不过,要想让对华关系重回正确轨道,美国政界还须经历世代交替。这样的改变在短期内很难发生,接下来的几年时光,摆在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面前的将是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作者Andrey Kortunov是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环球时报王晓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