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研究院
官方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中心

崔洪建:欧洲追随美国推"印太战略"?

2020-09-08 09:45:39       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德国政府以政策指导文件的方式提出了对“印太地区”的关注,外长马斯还呼吁德法联手,形成“以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为导向的欧洲印太战略”。由于“印太战略”已被打上了美国烙印,德国又偏执地提出所谓的“价值观”标准,这番表态和可能出现的欧版“印太战略”,很容易被看成是对美国的“战略追随”。但如果从当前国际关系和中国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来看,就不会轻易得出这样简单的结论。


要破解“印太”之惑


所谓“印太战略”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各说各话、名不符实的问题。从最初提出这一“构想”的日本安倍政府到宣布形成“战略”的美国特朗普政府,都有借“印太”概念跑马圈地、显示存在的意图,现任总统特朗普更有借“印太战略”挤掉前任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用意。


美版“印太战略”有主导区域、拉拢盟友、限制中国的明确意图,并提出了塑造政治对立、强化安全工具和离间地区国家的政策手段,反映的是美国的霸权焦虑。但在日本版本以及随后的印度、法国等版本“印太战略”中,各方关注更多的是地区经济前景和力量平衡问题,在主要关切和政策手段上并未对美版战略亦步亦趋,实际上是冲淡了美国的战略指向。


德版战略从“印太地区”的经济重要性和战略复杂性入手,强调的仍是“规则主导”和“力量平衡”主题,尽管马斯的言论中意有所指,但主题是政治和外交存在,并未突出战略的安全内涵。


可以想见,如果美国想要通过“印太战略”来统一思想、集合队伍,首先碰到的就是各种版本“战略”之间的相互折冲,如果被套上经济合作、规则约束和多边协调的笼头,会对其战略指向产生实质性的弱化甚至偏移效应。因此“印太战略”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美版“战略”的强化,反而会在各方目标和手段的相互对冲下产生复杂后果,进一步加剧其名实相悖的困境。


要了解欧洲所图


在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后,欧洲国家有过一段观望期,而且从侧重防务的法版到强调政治的德版“印太战略”也有时间差。这其中既有欧洲内政优先、能力不逮的因素,更有在中美竞争加剧、中印边境争端待解背景下,欧洲大国显示战略存在、寻求外交突破的考量。


欧洲国家在亚太地区的最大目标,仍是实现其经济利益以及与此相关的“航道安全”。对于软实力强但硬实力不足、国内政治对“海外利益”扩张仍有障碍的德国来说,尤其如此。即便能与侧重安全的法国形成协调,德法两国要在欧盟推销其“印太战略”也会面临各国认知不同、利益各异的境况,即便最终形成“共识”,也难免曲高和寡、削足适履。


从最近欧盟有关财政预算的争论中可以看出,主张强化地缘政治意识、体现“大国式存在”的法德,与主要关心自身经济利益的其他欧盟国家之间,在把钱花在哪儿的问题上分歧不小。因此欧洲国家即便能勉强拼凑出欧版的“印太战略”,其外交意味也将远远大于战略内涵。


要保持战略定力


当然,德版“印太战略”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和警觉,其鼓吹“价值观同盟”的论调与美国的战略工具有暗合之势,而且借经济合作与通道安全说事,对于一些地区国家也可能比美国的“战略争霸”目标更有吸引力。但在各种“印太战略”竞相登场乃至有可能合流之际,我们的主动作为比被动应对更有利于塑造周边环境。


比如要破解心态上的问题,不能将一切冠之以“印太战略”的话语都视作美国的战略追随者,这反而有可能会造成战略上的被动。提出“印太战略”的各方或多或少都有搞战略平衡的意图,但除美国特朗普政府外,搞战略平衡的意图并不必然等于“削弱中国”的目标。我们也追求大国博弈中的战略平衡态势,因为可持续的战略平衡就意味着大国关系和地区格局的总体稳定,这对于我们的战略环境、外交格局和经济发展来说,利大于弊。


比如要破除“平衡”可能转化为“削弱”的陷阱,我们要学会用阳谋对阳谋,勇于并善于参与国际战略话语权博弈。中国是各种“印太战略”的主角,仍是战略博弈的核心,这个事实并不因为“亚太”成了“印太”就能被轻易改变。作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力量,我们也应当参与到有关“印太战略”的讨论中去,并在互动中建立起自己的战略话语权,从而更积极地塑造我们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格局。


因此,我们需要在各种版本的“印太战略”中间勇于保持定力并善于折冲樽俎,这类挑战是我们进一步走向并牢牢站在世界舞台中央过程中必须想办法去应对的。从这个角度考虑,就应当让我们在“印太战略”中的博弈,成为在更高层次博弈中胜出的试金石。(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