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吴士存院长署名文章:务实推进“南海行为准则”
2014-10-19 22:39:31 来源: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双方关系在这10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9月15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六次高官会和第九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在苏州闭幕,中国和东盟国家围绕加强海上务实合作进行探讨,并在落实《宣言》框架下就“南海行为准则”坦诚交换意见,此举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也彰显了中国对通过运筹海上规则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确保南海合法权益的战略自信。
一、签署《宣言》是中国作为大国参与海洋规则制定的有益尝试
20世纪90年代,东盟首次提出制定“准则”概念。作为本地区大国,中国审时度势、积极作为,以建设者的角色参与相关规则磋商进程,并于2002年签署《宣言》,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南海问题签署的首个政治文件,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运筹周边及南海地缘政治的远见和气魄。实践证明,《宣言》在增进南海有关各方互信、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合作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宣言》体现了中国同东盟国家友好、团结、合作的意愿,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是《宣言》的受益者。
第一,《宣言》有力地维护了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宣言》签署以来,南海沿岸国政治互信显著增强,南海局势明显缓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先后举行六次落实《宣言》高官会和九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对话与合作成为凝聚各方诉求的新亮点和主旋律。2011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就《落实<宣言>指导方针》达成一致,掀开了落实《宣言》的新篇章。
第二,《宣言》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互信增强带来的是双方关系的长足发展。《宣言》签署的第二年,中国就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如今中国与东盟已是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相互投资达1000亿美元、人员往来每年逾1500万人次的战略合作伙伴,为东亚区域合作树立了良好典范。
第三,《宣言》为本地区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宣言》签署后的10年,既是中国快速发展的10年,也是东南亚国家快速发展的10年,有力地带动了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集体崛起,并继而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大引擎。如果没有和平稳定地区内外部环境,这些成就根本无法取得。
第四,《宣言》为本地区国家通过自身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内部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宣言》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团结、合作的鲜明时代精神。这充分表明,本地区国家完全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无需外部势力的介入或干预。
二、磋商“准则”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自信
在落实《宣言》的过程中就“准则”和东盟国家保持对话。在落实《宣言》框架下就“准则”举行磋商,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处理南海问题?这是摆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磋商“准则”的实际行动表明,本地区国家不惧怕正视问题,更愿通过自身努力妥善化解矛盾。
———磋商“准则”有利于化解南海地区潜在冲突。“准则”不是为了解决争议,也不影响一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声索,而是为了继续增进互信,促进合作,为有关国家通过双边磋商和平解决争端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在这一点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高度共识。“准则”的未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确保和平、加强合作、增进友谊。这和《宣言》一脉相承,符合本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磋商“准则”是中国倡导海洋规则制定的主动作为。古今中外,无论陆地抑或海洋,不以规矩则不成方圆。南海规则的制定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本地区国家手中。与东盟国家磋商“准则”,是中国继签署《宣言》之后在南海规则外交上的又一重要行动,体现了中国愿意参与规则制定、主动引导规则和善于运用规则的思维和风范。
三、中国对把握“准则”方向和节奏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南海规则制定事关南海沿岸国利益,事关本地区和平稳定与长治久安。参与并引导对“准则”的塑造,确保制定出一个最符合本地区国家利益的“准则”,既是中国的权利,也是作为地区大国应有的义务。中国对把握“准则”方向和节奏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对“准则”有自己的主见和定力,不会因受外界的干扰而自乱节奏,更不会因为别人的催促施压而被动就范。当然,中国也不是固执己见,而是着眼于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上月初,中方就制定“准则”提出4点看法: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这为磋商“准则”指明了方向。
中国政府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是明确和坚定的。中方决不会拿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做交易。制定“准则”是落实《宣言》的一部分。当务之急是有关各方在磋商“准则”的同时,继续推进《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务实合作,增进互信和共识,为逐步推进“准则”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本文删节版以“钟声”化名刊发于9月16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