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彰显中国国际治理观
2018-10-19 10:38:47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2013年,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相继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战略对接、经贸往来、互联互通、民心相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实践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更彰显了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新型观念。
“天下无外”的包容原则
“天下观”是中国文明对秩序的理解,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原则:“天下无外”和“天下为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秉持的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开放包容,这是对中国“天下无外”的政治哲学观念的运用,正是在此认知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不以集团对立的思维搞排他性俱乐部,也不对相关国家的投资贷款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完全不同于西方脱胎于基督教“异教徒”观念的二元对立思维。在实践中,中国不强迫任何国家的选择,例如:马来西亚新当选总理马哈蒂尔表示,由于担心负债问题而不得不取消部分中马合作项目时,中国领导人对此也表示理解。中国也不为任何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而设置门槛,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始,西方国家普遍看衰并表示反对,但近来,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向并与中方展开积极沟通,这表明中国欢迎任何国家的加入。换言之,“天下无外”最重要的体现是,国家无论强弱、大小、制度、意识形态,只要想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之中,中国都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中国古代以“公”作为政治秩序的正当性来源,即“天下为公”。这在古代是指普遍的秩序,与天命、天道、天理相通。近代以来,天下为公则是指公平、公共、公正的社会政治价值。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天下为公”就是遵循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梦想。“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推进原则,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就是,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实现发展诉求的过程中,构建一种公平、公正的秩序规范,大国、强国不靠掠夺能够实现发展,弱小国家不被欺凌也能实现发展。“一带一路”正是秉持“天下无外”与“天下为公”的理念,为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提供了一种公共产品,中国欢迎任何一个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也致力于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立己达人”的互利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素来讲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观念,就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崛起靠武力掠夺、殖民压迫,它们以枪炮威胁,打开欠发达国家的大门,走出了一条血淋淋的发展道路。反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实质是实现物质交换、文明交流,因此从汉以降,丝绸之路才能繁荣发展千年而不衰,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得以走出国门,造福世界,国门外的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才能流入中国,形成中国独特的儒、释、道等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造就中国多元一体的国家观念。简言之,中国的对外交流秉持的是“推己及人”的观念,倡导互通有无,共同繁荣。
如今,部分西方国家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依然秉持冷战思维搞集团对抗,这从根本上来看,它们所关注的还是自身对世界秩序的主导权问题,任何国家的经济、政治进展都可能被它们视为潜在的威胁。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集团对立思维沉渣泛起,这最终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造成了部分国家的政治衰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领导层着眼于国内国际大局所提出的发展倡议,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倡议提出五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今,日本、印度等曾对“一带一路”抱持疑虑态度的国家也开始积极转向,原因在于他们意识到“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的共同繁荣之路。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五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了25个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结束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再对非洲国家提供600亿美元的支持。简而言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着眼点,目的是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这有助于世界各国的包容互鉴,这和“二元对立”秩序观完全不同。
“命运与共”的共享原则
当前,全球化进程深入推进,即使在地缘上最为封闭的国家,也不得不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因此,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当前的国际治理体系中独善其身,也不能凭一己之力独掌世界发展大势,所有国家早已成为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带一路”应运而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中国担负起了该有的大国责任,为沿线国家提供低息、甚至无偿贷款,帮助沿线国家打通互联互通的关节,为区域间的经济要素流动、人员往来、政府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平台。正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沿线国家更注重发展利益,避免走向战争冲突。“一带一路”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6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这表明,“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正如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所说 :“在世界的多边主义受到挑战的时候,‘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它来得正是时候。现在我们需要站出来说,看,并肩作战比单枪匹马好。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地球村,这个地球村里不应该修墙,你会在‘一带一路’中发现许多合作。”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领导层提出的一种“包容、互利、共享”的国际治理范式。它植根于中国一以贯之的天下秩序观、“立己达人”的治理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知。“一带一路”从理念到实践五年来的成果表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前与未来国际治理必须坚持的方向。
此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贺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