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持久和平将不再是奢望
2019-11-09 10:43:37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院
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22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坚持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形势总体向好,“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正在不断加速。由于某些域外国家的介入,近年来南海局势虽“偶有波澜”,也出现过一些令人担忧的消极因素,但这些消极因素改变不了南海形势持续和平稳定和向好发展的大趋势,也动摇不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于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坚定决心,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南海持久和平将不再是奢望!
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中国与东盟国家早已清醒地认识到“南海稳、地区兴”的道理,笃信唯有南海保持和平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才能构筑起良性、互补和稳定的双边关系,才能专注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而一旦南海和平不保,遭殃和付出代价的只能是地区各国自身。也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尽管个别域外国家在南海不断兴风作浪、挑事和破坏,中国与东盟国家还是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以规则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维护南海地区长治久安的正道上。
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地区秩序不外乎制度化安排、武力胁迫两种途径。但构建“基于规则与机制的秩序”要优于“基于实力的秩序”,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着手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谋划构建能保障南海地区长治久安的新秩序。
到目前为止,中国与东盟十国连续召开了18次落实《宣言》高官会和30次联合工作组会议,推动“南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磋商连续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最近三年多里,“准则”磋商从通过框架文本和单一磋商文本、完成案文第一轮审读、确立在2021年完成愿景,再到就“准则”案文二读达成新共识,并在曼谷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予以确认,可谓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准则”的意义不仅在于管控海上危机和积累互信,更将为规范相关方海上行为和举措、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出制度化安排。“准则”无疑将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伴随着“准则”的落地,南海有望形成由“乱”到“治”的新秩序。
近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迈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双边合作从经贸、旅游、人文向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及海上合作全面展开,区域、次区域及全球层次的合作同步推进,呈现出高水平、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今年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水平达到新高度。三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不仅在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环保、海上执法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还拉长了传统安全合作的“短板”。中国与东盟国家先后于2018年10月和今年4月在南海北部和青岛附近海域举行海上联合演习,此举既将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安全合作推向新高度,也为构建新的地区安全架构做出有益的探索。
在海上争端处理方面,中菲自2017年5月启动政府间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至今,两国已成功举行五次会议。这一机制的顺利运行,已经成为两国管控分歧、推动海上务实合作、促进海上有关争议解决的重要平台。同时,中菲在2018年11月签署《开展油气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今年10月双方又正式启动政府间联合指导委员会这一新机制,海上共同开发合作推进不断取得积极成果。中马也于今年9月就建立海上问题双边磋商机制达成一致,两国海上问题对话与合作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反观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表现,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全球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的南海政策已经从所谓的“中立”走向“对立”,即奉行在南海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施压政策。
美国在南海一手抓前沿军事部署和海上行动,一手又试图通过推进“印太战略”,拉同盟伙伴搞“联合网络”应对中国的海上力量崛起。背地里美国还唆使有关声索国采取单边行动、挑拨争端国间的关系。但美国在南海的搅局行为不仅“不得人心”,而且也慢慢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就在前几天的东亚系列峰会期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再次想就南海问题给中国扣帽子,污称中国“在南海通过恐吓手段阻止东盟国家开发油气资源”,试图以此挑拨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结果东盟国家对此并不“感冒”,回应寥寥。
南海争议的最终解决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摈弃成见、放下包袱,以新思维推进海上新合作、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新成果来巩固南海和平稳定的新秩序。笔者最近一直在思考:有关声索国可否换个角度去想一想我们所期待的南海和平将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为南海和平做什么贡献?如声索国都能以“主张海域最小化、合作海域最大化”的新思维、新姿态坐到谈判桌前,那我们离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离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美好愿景和目标也就不远了。
原文发表于《环球时报》
作者是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 吴士存